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25课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18-11-07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千乘(chèng) 喟然(kuì) 莫春(mù) 师旅(lǚ) B、沂水(xí) 率尔(shuài) 比及(bǐ) 曾皙(xī) C、鼓瑟(sè) 冠者(ɡuàn) 饥馑(jǐn) 铿尔(kēng) D、侍坐(shì) 小相(xiàng) 哂笑(xī) 舞雩(yú)2. 对下列画线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 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俟:等待 C、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撰写 D、点,尔何如 何如:怎么样3. 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字,与“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中的“如”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宗庙之事,如会同 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D、臣之壮也,犹不如人4.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鼓瑟希 B、莫春者,春服既成 C、早缫而绪 D、可使有勇,且知方也5. 下列各句中,画线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如会同,端章甫 B、赤也为之小 , 孰能为之大 C、风乎舞雩 D、鼓瑟希6.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春秋时期,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 B、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祭祀在古代是大事。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C、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童子,少年,均指不到20岁的人。 D、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7. 下列对原文句子的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A、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只好等待着修养更高的君子来推行了。 B、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诸侯祭祀祖先的事,或者是诸侯会盟,共同朝见天子,我愿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相。 C、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就要停了,铿的一声,又猛地弹了起来。 D、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一起到沂水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来。8.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开始交代了谈话的内容与方式,四位弟子环坐在孔子身旁,孔子最先发话,启发大家各言其志,起到了打消顾虑、缓和紧张气氛的作用,既符合孔子作为师长的身份,又表现了孔子随和的性格特征。 B、在孔子的启发下,子路不假思索,抢先回答,反映了子路急躁、坦率、爽快的性格。这种毫不谦让的积极态度与他那充满自信的回答相一致。他志向远大,声称能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大国治理成勇而知义的礼仪之邦。 C、子路谦虚不够、自信有余的态度引起了孔子的微笑。这微笑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表现了孔子的豁达态度。 D、公西华的回答显得彬彬有礼,他可能意识到孔子对子路不够谦让的批评,说起话来谨慎得多。他愿意治理一个小国家,六七十里见方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小国,并将礼乐方面的治理让诸君子。
二、语言表达
-
9. 请仿照画线句子另写一句话。要求观点鲜明,句式一致。
北大教授李零认为,孔子是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为立身标准的人;是一个无权无势,却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
我认为,孔子
10. 请从下面的消息中提取出四个关键词,不超过15个字。7月25日,第六届“孔子行脚”活动在北碚区晏阳初中学启动。来自台湾师范大学和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学校的20名师生,将在该校开展为期一周的扶贫支教和志愿服务。据悉,“孔子行脚”活动由台湾师范大学、重庆市渝台经贸文化交流中心等单位在2009年联合发起,通过整合大陆、台湾、香港、澳门青年学子的力量,效法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精神,在两岸三地偏远乡镇开展扶贫支教和志愿服务。本届活动期间,支教团将在晏阳初中学开展多学科教学活动,并增添戏剧表演、文化介绍、手工制作等课外活动。活动期间他们将以“服务学习”和“偏乡体验”为目标,将爱与希望的种子播撒在乡村孩子心中。
1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师生共话志向,各言其志,轻松、和谐、畅快,不落窠臼、不入俗套,侃侃而谈……这样的课堂是让人向往的,这样的老师也是让人敬佩的。
作为学生,你希望有什么样的课堂和老师?请把你的想法表达出来。要求:用语简明、连贯、得体,不少于80字。
三、文言文阅读
-
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下列各句中,“方”的含义与例句中的“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方六七十
A、有朋自远方来 B、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D、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2)、下列是对子路的志向和性格以及孔子“哂之”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的志向是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中等国家治理成勇而知义的礼仪之邦。 B、文章的第二段通过神态和语言描写刻画了子路率直自信的性格。 C、孔子“哂之”,其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 D、孔子“哂之”,是笑子路太不谦让,他认为子路不配治理千乘之国。(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4)、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的志向有何不同?(5)、曾皙答话前的动作为什么写得比较详细?曾皙的答话跟子路等三人有什么不同?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旍旗缤纷,下蟠于地,由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聝① , 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勇哉!”
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漾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兵 , 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唯赐能之,使夫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辩哉!”
颜渊退而不对。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对曰:“回闻熏莸②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③ , 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
子路抗手而对曰:“夫子何选焉?"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
【注】①聝(guó):古代战争中割敌人的左耳以记功,这里代指左耳。②熏:香草。莸:臭草。③五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1)、下列语句中,对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当一队而敌之 当:率领 B、必也攘地千里 攘:夺取 C、挺刃交兵 兵:兵器 D、夫子曰:“辩哉!” 辩:通“辨”,区别(2)、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类异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则由无所施其勇 吾其还也 C、子路抗手而对曰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D、夫子何选焉 盘盘焉 , 囷囷焉,蜂房水涡(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只有我能做这件事,让他们两个人跟随我吧。 B、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我穿着白衣戴着白帽,居中调停,分析论说利害,阐释战争会给国家带来灾难。 C、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文武两方面的事,子路和子贡都已经说过了,我还说什么呢? D、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我希望遇到圣明的君主辅佐他,施行五教,用礼乐教化人民。(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门三弟子的政治理想各不相同,子路尚“勇”,子贡崇“智”,颜回重“德”。 B、孔子赞赏子路的“勇”,同时也指出他的“勇”弊在“伤财”“害民”“繁词”。 C、孔子之所以肯定颜回,是因为颜回与其志趣相投,都主张以“仁”“礼”治国。 D、本文与我们学过的“侍坐”篇都体现出孔子平等、民主、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1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
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 , 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原文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救陈,军于城父 军:驻军,驻扎。 B、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疾:弊病,弊端。 C、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使:让。 D、不容何病 , 不容然后见君子 病:忧虑,担心。(2)、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孔子被困陈蔡的窘况的一组是( )①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②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③不得行,绝粮
④从者病,莫能兴
⑤君子亦有穷乎
⑥弟子有愠心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③④⑥ D、②⑤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国、蔡国的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孔子的心意,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己不利,就共同调发人手将孔子围困在野外。 B、孔子一行被困在野外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变而不惊,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做了形象的注解。 C、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人家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能显示出君子的修养。颜回的回答,做到审时知世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 D、孔子与三个弟子的对话,反映了人物各自的性格和行为特征。子路的小心谨慎、讲求务实,子贡的坦诚直率、敢于质疑,颜回的信念坚定、能言善辩,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②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1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注】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孔子曰:“鲁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孔子遂行,宿乎屯。而师己送,曰:“夫子则非罪。”孔子曰:“吾歌可夫?”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师己反,桓子曰:“孔子亦何言?”师己以实告。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秋,季桓子病,辇而见鲁城,喟然叹曰:“昔此国几兴矣,以吾获罪于孔子,故不兴也。”顾谓其嗣康子曰:“我即死,若必相鲁;相鲁,必召仲尼。”后数日,桓子卒,康子代立。已葬,欲召仲尼。公之鱼曰:“昔吾先君用之不终,终为诸侯笑。今又用之,不能终,是再为诸侯笑。”康子曰:“则谁召而可?”曰:“必召冉求。”于是使使召冉求。冉求将行,孔子曰:“鲁人召求,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是日,孔子曰:“归乎归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子赣知孔子思归,送冉求,因诫曰“即用,以孔子为招”云。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注】粥:通“鬻”,贩卖。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大司寇行摄相事 摄:代理 B、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 庸:难道 C、桓子卒受齐女乐 卒:最终 D、送冉求,因诫曰 诫:勉励(2)、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 B、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 C、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 D、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行摄相事以后,面有喜色。门人批评了他,孔子没有接受批评,因为他认为自己高贵了,下人也会高贵。 B、孔子把鲁国治理得很好,齐国人很害怕,想送土地给鲁国,黎鉏提出不同意见,齐国国君采纳了他的建议,先送女乐和文马给鲁国国君。 C、齐国人用女乐迷惑鲁国国君,鲁君三日不理政务,祭祀时又不守礼制,孔子于是离开了鲁国。 D、师己送走孔子后,把孔子走时说的话告诉季桓子,季桓子叹息着说,孔子是怪罪自己收下了齐国的女乐。(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
②顾谓其嗣康子曰:“我即死,若必相鲁;相鲁,必召仲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