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高一年级必修二第五单元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15-08-20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在每一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 1. 1872年,有人作诗云:“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诗中所提的 “纸”是(   )
    A、传单 B、信件 C、报纸 D、书籍
  • 2. 在晚清时期,假如你是一位维新派人士,你选择用来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是(  )
    A、报纸 B、电影 C、组织工人运动 D、发动民众起义
  • 3. 1903年,山东第一份《济南汇报》创刊,以后,《济南日报》等多种报纸在济南陆续出现,读报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报刊对人们的影响主要有(   )

    ①开阔视野    ②关注国事     ③减少文盲     ④传播新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4. 下列近代报刊中,将②③归为同一类性质的理由最恰当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同为近代以来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 B、同属于娱乐性为主的报刊 C、都为政治运动制造舆论 D、是不同时期政府的宣传舆论工具
  • 5. 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  )
    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的根本动力 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 6. 1919年《京报》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做了专门报道,这一报道最能体现出报纸具有的功能是(  )
    A、艺术鉴赏 B、信息传播 C、舆论监督 D、通达民情
  • 7. 《申报》发刊词中说“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不为浮夸之样,不述荒唐之误,庶几留心时务者于此可以得其概, 而出谋生理者于此亦不至受其欺。”由此能够判断《申报》(  )
    A、起初由外国人在上海创办 B、内容丰富,真实可信,通俗易懂 C、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 D、服务的对象是大商人、政界人士
  • 8. “饮早茶、叹(粤语,意为享受)报纸”仍为当今广州的一大民俗。报刊对近代中国所起的影响包括(  )

    ①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②开阔了民众的视野

    ③大大丰富了下层民众的精神和物质生活

    ④进步报刊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9. 1905年6月16日,天津《大公报》一则名为“活动电光影戏出售”的广告中写道:“兹由外洋运到新式电影机器一副,并影片六十余套,其景致异常可观。”这是“电影”一词的首次使用。1909年2月12日,该报又发消息称:“本埠电影翻新,南市富贵茶园内演各种电影五花八门,见者无不击掌称赞。”上述材料说明(  )
    A、1905年电影诞生 B、1909年中国开始拍摄自己的电影 C、电影逐渐成为中国人的娱乐方式 D、当时中国放映的全部是外国影片
  • 10. 《申报》是中国近代史上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它从1872年4月30日创刊,至1949年5月27日停刊,前后历时78年,记录了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前近八十年间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被称为“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1905年《申报》可能报道的新闻有(  )
    A、市民互用“先生”“同志”的称谓 B、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的消息 C、电影《渔光曲》在国外获奖的消息 D、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的消息
  • 11.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是http://www.m1905.com/bbs,网址设置“1905”的寓意是

      (   )                                                

    A、这一年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到了中国 B、这一年中国电影事业起步 C、这一年中国结束了电影无声的历史 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
  • 12. 当今社会,电视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关于新中国电视事业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现在的中央电视台,其前身是北京电视台 B、北京电视台是我国第一家电视台 C、目前我国已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的电视传播网络 D、新中国成立后,各地电视台就基本覆盖了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广大地区
  • 13. 下列不符合改革开放以来电视事业发展的是(   )

    A、随着电视节目的增多质量有所降低 B、改革开放以来电视逐渐普及 C、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多彩 D、《焦点访谈》等新闻类报道栏目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
  • 14. 下列关于影视事业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风云儿女》的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B、《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中国电影事业走向辉煌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电影事业走向辉煌 D、1958年,上海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 15. 近代以来,科技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下列场景不符合历史史实的一项是(  )
    A、1839年,广州市民通过阅读《申报》了解虎门销烟情况 B、1939年,上海市民观看获奖电影《渔光曲》 C、1949年,南京居民收听北平和谈最新进展 D、1999年,济南市民在街头观看国庆阅兵直播
  • 16. 20世纪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现代社会生活。推动互联网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
    A、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实施 B、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 C、报纸、广播的普及 D、电视机的成功发明
  • 17.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下列情况在当时不可能出现的是(   )
    A、一些代表穿着中山装参加会议 B、代表们坐火车到北京参加会议 C、通过互联网转播会议实况 D、在报纸上及时报道大会信息
  • 18. 现在有网友认为,“你的粉丝超过了100,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1 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 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 000万,你就是电视台。”这从侧面反映了互联网(  )
    A、促进了信息传播的平等性 B、将取代传统的传播媒体 C、成为思想解放的主要手段 D、激发了信息技术的革新
  • 19. 用QQ聊天、用E-mail发邮件、用Blog(博客)写日记,已成为很多中国人的生活习惯。这表明(  )
    A、邮电通信事业获得了新发展 B、广播影视成为民众文化生活的主体 C、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交往方式 D、新技术、新观念深入人心
  • 20. 2011年3月11日,日本突然发生了里氏9.0级大地震。15分钟后,这一不幸的消息已传到了世界大部分地区。人们迅速获知这一消息的途径主要是( )

    ①报刊杂志     ②电影     ③电视          ④互联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21. 以下有关互联网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或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可以使人们及时了解各方面的信息 B、在客观上会带来更为复杂的犯罪问题 C、便于人们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D、互联网上面的信息大都会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 22. 报纸杂志、电影电视、互联网等传媒手段反映了近现代社会信息传递的演变。互联网的优势有(    )

    ①通过网络发布的信息文字、图像、声音兼备

    ②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③用户可以在网上查资料、浏览新闻、看电影电视、听音乐

    ④其他媒介能办到的事,互联网都能办到,而且费用低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1898年创办的中文报刊表

    年份

    当年创刊总数

    中国人自办报刊

    总数

    所占百分比

    1895

    7

    3

    42.9%

    1896

    11

    7

    63.6%

    1897

    49

    45

    91.8%

    1898

    47

    39

    83%

    1898年9月21日以后,清政府取缔报馆,捉拿主笔,已不再允许民间办报馆。

    ——姚福申《中国编辑史》

    材料二  《福报》的宗旨是“欲以开风气,广风闻,速变通,强国势”。……《广仁报》的内容有论著、时事新闻、地方要闻、中西译述、杂谈等。论著多以外患日急,非变法维新不能挽救为中心问题,意在唤起国人发愤图强,开通风气。

    ——汤志钧《戊戌变法史》

    材料三  中国近代的办报活动,如果从1815年创办《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算起,最初的六十年,没有一份报纸或期刊是由中国人创办或主持的。……从1874年到1895年的二十年间,中国人自办的报刊总共只有十种……除了香港地区清政府鞭长莫及,其他地方中国人自办的报刊在专制政权的压制下,寿命都很短暂……1895年堂堂中华帝国在甲午战争中竟败于东洋“岛夷”之手,这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刺激太大了,他们在各地组织学会,采取办报刊、设学堂等办法鼓吹“变法图强”。

    ——姚福申《中国编辑史》

    (1)、根据上述三则材料,概括19世纪末中国国内报刊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的成因。
  •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材料二  1895年到l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112种,其中80%左右是中国人自办的。这些报刊中,影响较大的是鼓吹变法的政治性报刊,有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有专门报道市场调查的,此外还有专门为稍通文墨的人办的通俗报刊,有为妇女儿童们创办的妇孺报,也有为各行各业创办的行业报。这就是近代新闻史上的第一次办报高潮。 

    ——方晓红《中国新闻史》

    材料三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报刊这一传播媒体在当时发展的突出特点。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三份报刊所宣传的主要思想。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
  • 25.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为了解近代以来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变迁情况,某班同学组织了一次图片展览活动。以下是活动展出的部分图片。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1)、请按在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写出材料中图片反映的传媒的名称,并为本次展览拟订一个标题。
    (2)、为了解中国近代以来大众传媒的变迁情况,你会通过哪些方式获取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