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4.7 升华与凝华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18-10-3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题

  • 1. 有一种固体空气清新剂,打开后,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小,在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熔化 C、升华 D、蒸发
  • 2. 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
    A、 山间形成的浓雾 B、 河面冰雪消融 C、 草叶上形成的“露珠” D、 草叶上形成的“白霜”
  •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雾、露都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C、夏天吃棒冰时,棒冰在嘴里发生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D、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 4. 有一天,雾、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有关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雾说:我是水汽化而来 B、露说:我是水蒸气液化而来 C、霜说:我是水凝固而来 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
  • 5. 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由水蒸气经过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客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填“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不会放热”)。
  • 6. 你知道吗?自然界中的云、雨、雾、露、霜、雪、雹都是小水滴的“杰作”,海洋上空的水蒸气因为投向了大海的怀抱,“调皮”的水滴因为使河床干涸。
  • 7. 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填物态变化名称)

二、中档题

  • 8. 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温度高于0 ℃ B、 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成 C、 通常采用降温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 D、 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 9. 天津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花主要是水凝固形成的 B、冰花主要是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C、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 D、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外侧
  • 10.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许多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 ℃,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冰需要(填“吸热”或“放热”)。
  • 11. 今年3月底,茂名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后吸收热量而成雨滴落到地面。(填物态变化名称)
  • 12. 有霜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受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 ℃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到-20~-10 ℃,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霜是由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形成霜的物态变化是
    (2)、小红由短文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
    (3)、小明为了验证小红的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中取出一些-10 ℃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

三、拓展题

  • 13. 小林做“碘的升华”实验时,用酒精灯直接对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华管加热,如图所示。发现碘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小林认为碘从固态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小红查阅资料发现: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 ℃,碘的沸点为184.25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 ℃。根据这些资料,小红认为小林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林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针对小红的质疑,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可以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写出实验方案并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