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七上第二单元第六课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 同步训练

试卷更新日期:2015-08-2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春秋时期,最先成为霸主的是(  )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 2. 在下列诸侯国中,既属“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之一的是(  )
    A、吴国 B、晋国 C、齐国 D、宋国
  • 3. 战国时期,最先进行变法的国家(  )
    A、齐国 B、魏国 C、晋国 D、楚国
  • 4. 商鞅变法的措施对后世行政制度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
    A、编定户口,实行连坐 B、奖励军功 C、奖励生产 D、推行县制
  • 5. 商鞅后来在秦国惨遭车裂而死,主要是因为(  )
    A、店主怕受“连坐”的处罚而不收留他 B、百姓反对他的变法 C、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而遭到他们的反对 D、商鞅是外来“打工者”
  • 6. 著名学者余秋雨的生花妙笔,曾经给人们留下了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良田输送汨汨清流。”请你判断,余秋雨笔下的“它”指的是(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
  • 7. 李冰修筑的都江堰在(  )
    A、黄河流域 B、岷江流域 C、淮河流域 D、辽河流域
  • 8. 都江堰的作用最准确的说法是 (  )
    A、观光旅游 B、防洪灌溉 C、防洪蓄水 D、蓄水防旱
  • 9.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瞬间山崩屋塌,然而位于四川成都、历经二千多年的古代著名防洪灌溉水利工程未受损坏,它是(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隋大运河
  • 10. 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的秦国国君是(  )
    A、秦穆公 B、秦孝公 C、惠文王 D、文侯
  • 11. 我国许多古代遗址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请你指出成功地协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世界文化遗产”是(    )
    A、都江堰 B、秦始皇陵兵马俑 C、故宫 D、北京人遗址
  • 12. 某校七年级二班的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这课中,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下列各项,错误的是(   )
    A、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 B、乙同学扮演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获得奖励 C、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 D、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颁旨:废除土地私有制
  • 13.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推动了社会发展的进程。有关商鞅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②“奖励军功、按功授爵”是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
    ③改革措施体现了法家思理
    ④商鞅被杀说明改革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4. 假如你给李冰画像,可以选择的历史场景是(   )
    A、上书秦孝公请求变法 B、奉乾隆旨意领兵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主持修建都江堰 D、陪唐玄宗考核县令的政绩
  • 15.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 (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D、建立县制
  • 16. 见下图商鞅在变法实行之前,通过“徙木赏金”的办法,主要是为了(    )

     

    A、哗众取宠 B、重赏之下发现勇夫 C、确立商鞅讲信用、说话算话的形象,为实行变法寻找良机 D、执行秦王的命令
  • 17.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是战国时期主持秦国变法的改革家的一句名言,此人是(   )
    A、白起 B、商鞅 C、苏秦 D、李冰
  • 18. 下列是描写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关中地区的某人发迹的故事,不可能的是 (      )

    A、他在一次战争中杀敌立功,得到了几十亩土地的赏赐 B、几年后,他辛勤耕种这些土地,因粮食喜获丰收,国家免除了他的徭役 C、接着,他用卖粮食得来的钱,又添置了几十亩土地,成了小地主 D、四十五岁后,他卖掉所有土地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后来成为拥有雄厚资本的大商人
  • 19. 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勇于公战,怯于私斗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 20. 战国七雄中,国家位置处于最西边的是(  )
    A、齐国 B、赵国 C、楚国 D、秦国

二、填空题

  • 21. 春秋时代
    (1)、东周分为两个时期。从到公元前476年为春秋时期。
    (2)、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国打着的旗号,要求其他国家承认他们的霸主地位。
    (3)、春秋时期先后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 22. 战国时代
    (1)、公元前475年到秦灭六国这段时期,称为“战国时代”
    (2)、战国初年,晋国一分为三,变成三国,史称“三家分晋”。连同春秋以来一直存在的、秦四国,是当时最强大的七个国家,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3)、战国时期,各国实行社会变革,最先进行变法的是 , 收效最大的是
  • 23. 商鞅变法
    (1)、战国初年,秦国地处西北,国势不振,被东方各国轻视;即位后,下诏求贤,决心
    (2)、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诬陷“谋反”,惨遭而死。商鞅虽死,但新法继续推行,秦国的国势日趋强盛,为奠定了基础

三、材料解题

  • 24. 材料一  (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余常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原注:开谓刑严峻则政化开,塞谓布恩赏则政化塞,其意本于严刑少恩)。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回答:

    (1)、依据材料一所述,试归纳商鞅变法在秦国所产生的效果。
    (2)、材料二中,司马迁是如何评价商鞅的?你觉得应当怎样全面客观的评价商鞅?
  • 2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商鞅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

    请回答:

    (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据材料一、二说明变法法令推行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

    (3)、材料二、三的作者对商鞅变法各持什么态度?材料二中的“务本”、“王制遂灭”各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