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15-08-2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蒸馏水 B、矿泉水 C、硬水 D、软水
  • 2. 2010年4月,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造成数以万计的人畜饮水困难.因此,我们要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下列做法与节约用水无关的是(  )
    A、用淘米水浇花 B、开发利用地下水 C、使用节水龙头 D、用喷灌、滴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
  • 3. 水是生命的基础,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B、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水就是纯水 C、锅炉中使用硬水容易产生水垢,严重时会引起爆炸 D、婴幼儿、青少年长期饮用纯净水有益健康.
  • 4. 下列各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其中按混合物、化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
    A、高锰酸钾、二氧化氮、氮气 B、食盐水、过氧化氢、液态氧 C、洁净的空气、氯化钠、水 D、乙醇、干冰、水银
  •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解水可以得到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溶解的氧气 B、电解水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可以寻找更好的方法使水分解 C、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物质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D、任意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滥用化肥和农药都会导致水体污染
  • 6. 右图 是水的电解实验.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
    A、观察水分解的现象 B、研究水分解产物的性质 C、探究水分解的条件 D、验证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 7. 用右图 装置电解水,一段时间后的现象如图所示.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甲试管中收集到的是一种可燃性气体 B、该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强水的导电性 D、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质量比约为8:1
  • 8. 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很多同胞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在这些遇难同胞中,有很多人不是被石块压死,而是在废墟里漫长的等待中严重脱水而死,说明了水对于我们生命的延续是如此的重要,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B、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生活废水不会污染江河 D、淡水资源取之不尽
  • 9. 下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 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
  • 10. 科学家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许多有趣的结构和性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

    一个弱电场,常温常压下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图为其计算机模拟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原子个数发生变化 B、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间间隔发生变化 C、在弱电场下,水分子运动从无序转变为有序 D、利用该性质,人们在常温常压下可建成溜冰场
  • 11. 通过对电解水的学习,我们知道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自己在做实验时,却发现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您认为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 C、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 D、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 12. 下列有关氢气燃烧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因为氢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可用作高能燃料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黄紫色火焰 C、用烧杯罩在氢气燃烧着的火焰上,烧杯壁上有水珠生成 D、氢气中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会发生爆炸.
  • 13. 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 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 14. 下列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A B、B C、C D、D
  • 1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B、氢气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遇火一定能发生爆炸 C、任何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的粉尘如果跟空气充分混合遇火都可能发生爆炸 D、家庭中若发现煤气或液化气泄漏时,应杜绝一切明火,以防发生爆炸

二、填空题

  • 16.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又生成水,这说明水是由

  • 17. 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了原子和原子,2个原子结合成1个分子,许多的该分子聚集成气;2个原子结成1个分子,许多的该分子聚成气.所以说,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 , 而原子.

  • 18. 根据物质组成种类的多少可以把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而根据纯净物中组成元素的多少又可以分成单质和化合物现有以下物质(1)氢气(H2);(2)牛奶;(3)澄清的石灰水;(4)氧化铝(Al2O3);(5)水(H2O);(6)四氧化三铁(Fe3O4);(7)白磷(P);(8)高锰酸钾(KMnO4);(9)二氧化硫(SO2);(10)氯化钠(NaCl);(11)过氧化氢(H2O2).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合物的有 ,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属于单质的是 ,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可以将(4)(5)(6)(9)(11)称做氧化物,它们在组成上的共同特点是.

  • 19. 氢气的化学性质:纯净的氢气燃烧,产生火焰,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 , 所以氢气在点燃前一定要先.氢气能燃烧,说明氢气具有.

  • 20.

    有的同学家中可能有图3所示的家用电解器,其实它的工作原理与图2是类似的,这说明了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根据下图填空:

    图1水蒸发实验                    图2电解水实验                      图3家用电解水器

    (1)、图2实验的化学方程式为

    (2)、比较图1和图2两个实验中水的变化,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其不同点:

三、探究题

  • 21. 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 的简易电解水装置,进行家庭小实验(注:该装置气密性良好,且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A、B管内液面均高于图中D线).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闭合开关后观察到①A、B管内的现象是.②C管中的现象是 ,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2)、A、B管内生成的气体聚集在上部的原因是.

    (3)、若检验A管内生成的气体应该用 .
  • 22. 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增加,很多实验进行了选择性的改进,让学生眼花缭乱,如图 ,甲、乙两图都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比装置乙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
    (2)、装置乙比装置甲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
    (3)、电解一段时间后,A、B两管内水位均 , 但管水位下降得快,其原因是
    (4)、闭合开关后观察到①A、B管内的现象是②C管中的现象是 ,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5)、A、B管内生成的气体聚集在上部的原因是.

    (6)、若检验A管内生成的气体应该用

    (7)、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获得的结论是.
  • 23. 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科学家用通电的方法使水分解,一般通电,从而证明了水的组成.把水注入水电解装置甲中,接通电源,可以观察到a管中的电极上.a管中气体与b管中气体体积之比为.检验b管中产物的方法是.
    Ⅰ,用点燃的木条接近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打开活塞。
    Ⅱ,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打开活塞。
    Ⅲ,用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尖嘴上方,慢慢打开活塞。

    (2)、科学家还用点燃氢气,证明燃烧产物的方法,证实了水的组成.如果将电解水产生的氢气直接缓缓地通过装有足量无水硫酸铜的仪器c,在导管口d处点燃,然后把盛有冷水的烧杯置于如下图所示的位置 .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24.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水资源不足,将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请阅读下列有关资料:

    资料一 水资源紧缺指标

    材料二  我国部分省市人均水量

    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中可以看出沈阳水资源的紧缺程度为.

    (2)、为缓解沈阳市水资源的紧缺状况,结合你的生活实际,写出两点具体做法:.

    (3)、水可以造福于人类,但水被污染后却给人类造成灾难.为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举两例..

    (4)、水是生命之源,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已受到我们的普遍关注.请你说出:“保护水资源,刻不容缓”的两点理由①;②.

  • 25.

    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对我们的空气造成了严重污染,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新能源,迫在眉睫,氢能是21世纪最理想的能源,但制氢还没有想出真正合适的方法,右图 是电解水制氢的简易装置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水实验所用到的电源是(填“直流电”或“交流电”)

    (2)、甲管生成气体,b应接电源

    (3)、检验乙管中气体的方法是

    (4)、在实际操作时,常在水中滴加少量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这是为了

    (5)、理论上甲、乙两试管中气体的体积比为 , 但在实验中常发现二者的体积比大于该比值,你猜想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6)、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的结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