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政治备考专题二十五:文化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

试卷更新日期:2017-03-10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我国在倡导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中,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不同文明互鉴共荣。这说明(     )

    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D、文化交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
  • 2.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思想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民族的振兴,最终取决于思想文化的振兴。当今中国和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此必须

    ①倡导主流意识形态多元化,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③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培养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创造者

    ④提升对外文化传播能力,捍卫中华文化的话语权、领导权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 3. 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有望于2016年春季开幕。历时7年设计并建设的全球首个“加勒比海盗”主题园区成为其最大亮点。这一根据华特·迪士尼旗下真人电影系列《加勒比海盗》创意形成的园区,将提供多项全球前所未有的互动娱乐及高科技体验。材料表明(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主题乐园等文化产业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③商业贸易能克服时空局限而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④大众传媒在推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4. 2016年1月1日至2月23日,国内电影票房累计达100.37亿,相当于2010年全年的票房,平均每天1.86亿,其中《美人鱼》贡献了28.84亿,占比近29%,相关公司赚得盆满钵满。由此可见( )

    A、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B、经济效益是文化的最大价值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D、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5. 民谣代表着诗意、淡泊、流浪和乡愁,一把吉他,低吟浅唱,清新自然。由马頔创作的《南山南》用民谣的形式表达了对过往感情的追忆,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迅速窜红,引起了众多人的共鸣。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①文化回归是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科技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③成功的文化作品必须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前进的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6. 截至2015年10月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76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超过3.22亿人,中国已进入机动车时代,但行车文明却没有相伴而至。随意使用远光灯、随意变换车道、不知道礼让行人等不文明行为,造成了极大安全隐患。这说明(    )

    ①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它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不可避免

    ③政府要采取必要的强制手段来促进文明行车风尚的形成

    ④文明行车风尚的形成及其发展必须与我国的国情相适应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7. 文博会是文化产业的“大观园”。2016年5月12日,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隆重召开。文化创客馆的设立,金融、科技、旅游、体育、时尚等元素与文化联动的新业态的集中亮相,赋予了本届文博会全新的意义。材料体现了(    )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C、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D、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
  • 8. 近年来,英国好莱坞开始刮起“中国风”,形形色色的中国元素时不时出现在好莱坞影屏上。从充满浓郁中国风的《功夫熊猫》系列,到世界末日到来时中国人担当拯救全世界重任的《2012》,再到借天宫一号返回地球的《地心引力》,这些影片在带给中国观众亲切感的同时,也获得了丰厚的票房回报。这启示我们,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中(     )

    ①要在文化交流借鉴中实现文化趋同发展   

    ②要坚持大力发展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③要树立对自身文化高度的自觉与自信     

    ④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9. 2015年12月1日,国家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我国音乐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力推动民族原创音乐作品的生产和出版,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音乐企业,“十三五”期间基本形成上下游相互呼应、各环节要素相互支撑的音乐产业综合体系。这说明(   )

    A、文化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              B、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C、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力量          D、我国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时强调,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焕发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仍然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这表明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A、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B、民族精神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C、先进文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D、文化作为一种物质力量,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 11. “天人合一,顺时而食。”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   )。

    ①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

    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

    ④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2. 在古代,老百姓只许穿着素色麻布粗衣,于是人们用“布衣”和“白丁”形容老百姓;绫罗绸缎只有贵族官员才能享用,于是贵族少爷便被叫作“纨绔子弟”;“顶戴花翎”是官老爷的别称,“黄袍加身”则意味着当上皇帝。这些服装文化现象折射出(   )

    ①一定文化是对一定经济、政治的反映    

    ②传统文化会阻碍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

    ③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改造              

    ④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3.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文化现象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①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②2015年我国经济工作坚持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

    ③第30届青奥会在南京举行

    ④欣赏电视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4. 中科院院士杨叔子说:“就对经济的贡献来讲,艺术和文化绝非无足轻重,文化行业是创造力的发动机,而创造力是社会与经济创新的基础。”这段话强调了(    )

    ①在经济发展中,文化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经济是文化的基础

    ④文化对政治有重大影响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15. 如今,网络语言已融人日常生活,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从以“给力”“点赞”为代表的网络热词登上权威媒体,再到“宅男”“宅女”等昔日网络新词进入《现代汉语词典》,网络语言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这体现了(    )

    ①文化对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④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6. 一位哲学家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政治是骨髂,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下列对三者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

    ①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

    ②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是人类社会的产物

    ③政治离不开经济,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④文化由经济、政治所决定,又给予政治和经济以重大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17. 一位哲学家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下列对三者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

    ①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

    ②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是人类社会的产物。

    ③政治离不开经济,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④文化由经济、政治所决定,又给予政治和经济以重大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18. 中国商品已遍及全球市场。有专家提出观点,“要让中国商品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良好载体”。这一观点告诉我们:(   )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商贸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③文化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④要借助经济活动推销我国的价值观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 19. 材料一:阎肃是我国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员,他从艺65年来,创作了《江姐》《党的女儿》《长征颂》《红旗颂》《我爱祖国的蓝天》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红色经典音乐作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感染和激励了几代中国人,为讴歌主旋律、汇聚正能量,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材料二:音乐分为经典和流行两种。据调查显示,我国83.5%的青少年喜欢流行音乐。无论是经典音乐还是流行音乐,关键要看文化土壤是否有利于人们的精神健康。普及推广经典音乐有利于推动城市文化高品位发展、提升市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为此,天津市政府提出经典音乐进校园等文化普及工作。

    (1)、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概述优秀经典文化对个人发展的积极作用。

    (2)、请你从《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两个角度,为经典音乐进校园提供依据和做法。

  • 20.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坦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和要求。

    十八洞村是由4个寨子合并而成的贫困村,村民生活困难,观念相对保守,存在“等靠要“思想,同村不同心,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和要求,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花坦县派出所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办”道德讲堂”,评选明理尚德星级示范户,组织参观考察和学习培训,培育村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活精准扶贫内生动力;根据当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资源,精准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如猕猴桃种植、黄牛养殖、乡村旅游、劳务经济和苗绣;精准识别贫困人口542人,摸索出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合作社)走,能人(合作社)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3580元,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先后报道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

    (1)、十八洞村扶贫实践是贯彻精准扶贫思想的成功案例,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2)、扶贫先扶“精气神”是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重要经验,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说明这一经验的合理性。

    (3)、借鉴十八洞村经验,就推进精准扶贫提出两条建议。

  •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扶贫即从文化和精神层面上给予贫困地区以帮助,从而提高当地人民素质,尽快摆脱贫困。建国后,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党和政府为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的扶持力度,大力开展文化扶贫。文化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贫工作的要求,提出了“文化扶贫为主,多种扶贫方式并举”的工作思路。

        多年来,农村工作的实践证明,“治贫”必先“治愚”,大力发展农村的文化事业,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生活的关键所在。正如贫困地区农村干部所说的,“没有文化富不了,有了文化穷不长。”因此,针对广大贫困地区农村文化水平落后,农民文化生活贫乏,观念习俗滞后的现实,开展文化扶贫,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工作。

        某地文化扶贫实施“万村书库”工程,即建起一座小型图书室,并向每座图书室赠书100种。向农村捐赠图书,培养了当地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干部的应用写作能力。

    (1)、结合材料,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党和政府如何处理经济扶贫与文化扶贫的关系。

    (2)、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没有文化富不了,有了文化穷不长”的道理。

    (3)、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给该地文化扶贫再提两条建议。

  •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6年4月23日我们迎来了第21个“世界读书日”。中国人历来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优良传统。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眼界,获得丰富的知识,引导我们明理,学会如何做个有修养的人。一个国家是否有广泛的大众阅读,是否有乐于读书的社会风尚,决定了人们能否主动吸收各种文化的营养,在潜移默化的滋养中,提升国民素质,营造文明氛围,发展先进文化。优秀的书籍是一个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读书获取知识,可以增长本领,提升品位,把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来,并与更多元的因素融合起来,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

    材料二:读书读好书,好书要创作。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文化精品创作工程,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精品力作,为全体人民提供昂扬向上、多姿多彩、怡养情怀的精神食粮。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读书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文艺工作者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努力创作优秀的文化作品。

    (3)、每年的4月23日,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请你为“世界读书日”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 23. 材料一:互联网以其快捷、便利的特点,让居民在家购票、订酒店、安排旅游行程成为可能。在2015年中国“旅游+互联网”大会上,国家旅游局局长表示,未来五年,中国“旅游+互联网”将在互联网软硬件设施建设需求、在线旅游交易市场、新业态新模式的增值三个领域创造“3个1万亿红利”,成为新常态下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材料二:2015年12月16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在开幕式上提出新时期网络发展愿景:第一,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让成果惠及全民;第二,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双轮驱动”,“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对一个国家很多领域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第三,共同建立清朗的网络空间。文化强、国运昌。网络强国同时也应该是网络文化强国。习近平指出:“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网络信息是跨国界流动的,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1)、结合材料一,说明“旅游+互联网”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新动能的经济学依据。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府怎样实施网络强国战略。

    (3)、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的价值。

三、问答题

  • 2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工匠精神筑梦中国制造。

    自古以来,专注细节、精益求精一直是中国工匠将秉承的精神,这种精神铸就了传统制造业的辉煌,也是助推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动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自觉弘扬工匠精神,主动担当历史责任;要将工匠精神与现代高科技高度融合,创造高品质产品,满足用户消费。中国制造正在敞开一扇新的梦想之门。

    根据材料,阐明“工匠精神筑梦中国制造”的文化生活依据

  • 25. 2014年4月,北京三联韬奋书店正式开始24小时营业。三联韬奋书店把“升级服务、提升读者阅读体验”作为书店的生存之道,自开放24小时营业以来,更新了部分书架书台,增加了阅读二书桌、阅读凳、阅读灯、阅读垫,开设了免费WiFi,给读者提供了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24小时书店”将“一张书桌、一盏灯光”留给了深夜热爱阅读和思考的人们。

    24小时书店不仅是营业时间的延长,更重要的是它带来了一种经营理念的改变。杭州“悦览树”24小时书店创造性地与民营咖啡馆使用,将“悦览树”真正打造成一家“能卖书的咖啡馆、能卖咖nj}的书店”。北京三联韬奋书店从试营业到7月下旬,零售额比去年同期上涨了66.67%。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24小时书店”经营模式的意义。

  •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中外合作交流。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12月9日举行,“一带一路”是此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它将充分依靠中国有关国家既有的多双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怍平台,打破原有点状、块状的区域发展模式,更强调省区之间的互联互通,产业承接与转移,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