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贞观之治同步练习题

试卷更新日期:2015-08-1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 1. 唐朝建立的时间是(   )

    A、589年 B、581年 C、605年 D、618年
  • 2. 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吸收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B、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C、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 D、人口大幅度增长
  • 3. 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C、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D、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 4. 唐太宗曾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在位期间,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保证农民的土地和时间,促进了社会发展。唐太宗的执行措施实质体现了(   )​

    A、道家的“自然无为” B、儒家的“仁政德治” C、墨家的“兼爱非攻” D、法家的“以法治国”
  • 5. 郭沫若所说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称赞(   )

    A、唐高祖 B、武则天 C、唐太宗 D、唐玄宗
  • 6. 比较隋文帝和唐太宗,其相似之处有(   )

    ①都是开国皇帝 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③提倡节俭  ④都比较有作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7. 下列史实中不属于唐太宗在位时发生的是(   )

    A、任用姚崇、宋王景为相 B、重视文化教育,设州县学校 C、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D、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 8. 下列统一王朝中,定都长安的是(   )

    ①秦朝 ②西汉 ③西晋 ④东汉 ⑤隋朝 ⑥唐朝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 9.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
    A、贞观之治 B、文景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 10. “贞观之治”中的“贞观”是(   )

    A、国号 B、庙号 C、谥号 D、年号
  • 11. 唐太宗吸取“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闭口不说话),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的教训,注重(   )
    A、虚心纳谏 B、轻徭薄赋 C、科举选才 D、微服私访
  • 12. 敢于直言,向唐太宗进谏200多次的大臣是(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 13. 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之句,“唐宗”指的是(   )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高祖 D、唐高宗
  • 14. 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
    A、当贤明君主 B、减少决策失误 C、笼络人才 D、维护封建统治
  • 15. 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这一时期是(   )
    A、五世纪初期 B、六世纪早期 C、七世纪初期 D、六世纪后期
  • 16. 以下人物,在唐玄宗统治时期担任过宰相的是(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二、填空题

  • 17. (   )年,隋朝灭亡,同年,在太原骑兵的李渊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 18. 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   )和善断大事的(   )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 19. 唐高祖退位后,传给(   ),他就是唐太宗,年号(   )。

  • 20. 唐太宗统治时期被称为(   )。

  • 21. 后人称武则天统治时期为(   ),(   )。

三、判断题

  • 22.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唐太宗。(   )

  • 23. 小龙在图书馆借了一本,《贞观政要》。在这本书中,他可以查到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治世”史实。(   )

四、材料题

  • 24. 据《汉书》记载,秦始皇统治时,百姓(负担的)“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各种刑罚无所不用其极,以致“刑戮相望于道”。“赭(zhě)衣(秦时罪犯皆着红褐色的囚服)塞路,囹圄成市(监狱像市场一样拥挤)。”

    唐太宗说:“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1)、材料表明,秦始皇和唐太宗的统治政策有什么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不同的统治政策;分别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有人说,唐太宗是实践孔孟治国思想的典范。你认为这一说法是否正确?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 2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联独爱如一。

    材料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1)、这几句话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

    (2)、材料一是什么意思?说明他认识到什么问题?如果你现在是一位国家公务员,你觉得从材料中可以获得什么启示指导自己的工作?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这种政策具体体现是什么?

    (4)、材料三中的镜子是谁?它重用的人才还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