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四川省自贡市富顺三中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模拟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7-03-06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 1. 五一期间,小明在北京周口店参观了一处距今大约70万~20万年之间的早期人类遗址。由此可以推断,他参观的这处早期人类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
  • 2. 2016年4月4日,丙申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轩辕广场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万余名中华儿女参加了公祭典礼,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②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③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④发明了文字,编出了乐谱,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3. 国家产生的标志是(    )

    A、商朝的建立 B、周朝的建立 C、夏朝的建立 D、秦朝的建立
  • 4. 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
  • 5.

    如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分别是(  )


    A、秦、楚、齐、燕 B、齐、楚、秦、燕 C、燕、齐、秦、楚 D、燕、齐、楚、秦
  • 6. 下列人物与事件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启﹣建立夏朝 B、汤﹣建立商朝 C、周文王﹣建立西周 D、纣王﹣商朝灭亡
  • 7. 狭义的西域是指(    )

    A、今西藏地区 B、河西走廊 C、今西北地区 D、今新疆天山南北地
  • 8. 任用商鞅变法的君主是(    )

    A、孝文帝 B、秦始皇 C、秦孝公 D、齐桓公
  • 9. 由“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说明(    )由此开始。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 10. 你如果是汉武帝统治时期的一位丞相,可能会遇到下列哪些事件的发生(    )

    ①颁布“推恩令”②焚书坑儒③张骞出使西域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1. 李白曾有诗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首诗反映的是(  )

    A、长平之战 B、楚汉之争 C、陈胜吴广起义 D、秦统一全国
  • 12. 我国历史上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的时间是(    )

    A、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220年 D、公元221年
  • 13.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 14. 秦统一文字后简化的标准字体是(    )

    A、隶书 B、草书 C、小篆 D、楷书
  • 15.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引古用今,表达了依法用权的决心。寻古问今,古代监察制度的建立,主要用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 16. 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 B、经过汉武帝的统治,西汉国势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C、汉武帝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史称“文景之治” D、汉武帝时期实现了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的大统一局面
  • 17. “丝绸之路经济地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以下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叙述,需要修改的是(    )

    A、张骞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大贡献 B、以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地区,翻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 C、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D、丝绸之路向内地输入的主要是丝绸
  • 18. 下列组合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蔡伦──“蔡侯纸” B、贾思勰──《齐民要术》 C、张仲景──“五禽戏” D、王羲之──《兰亭序》
  • 19.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于(    )

    A、公元前221年 B、公元前209年 C、209年 D、221年
  • 20. 西汉和东汉的都城分别是(    )

    A、殷、洛邑 B、镐京、洛邑 C、咸阳、长安 D、长安、洛阳
  • 21. 下列叙述中,最能集中表达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的是(    )

    A、扩大了统治区域 B、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封建化 C、促进了南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D、使少数民族更加落后
  • 22. 以下哪些战役在历史上是以少胜多的战役(    )

    ①巨鹿之战      ②赤壁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淝水之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23. 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人民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总称为“十六国”,包括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    )

    A、后赵 B、西秦 C、北燕 D、成汉
  • 24. 两汉时期,对外交流频繁。中国与欧洲直接交往始于(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三国
  • 25.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三分天下”。决定“三分天下”的著名战役的是(    )

    A、赤壁之战 B、巨鹿之战 C、长平之战 D、官渡之战
  • 26.

    掌握历史学习方法是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下边是某历史小组用连线法编制的三国南北朝史实,正确的是(    )

    ①魏国﹣220年﹣曹操﹣洛阳

    ②蜀汉﹣221年﹣刘备﹣成都

    ③吴国﹣222年﹣孙权﹣建业

    ④南朝:宋﹣齐﹣梁﹣陈    北朝:北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27. 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可谓之‘天府’也”的著名水利工程是(    )

    A、灵渠 B、都江堰 C、郑国渠 D、大运河
  • 28.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B、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D、南方社会较为稳定
  • 29.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西汉末年,经西域传入中国的宗教是(    )

    A、道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佛教
  • 30. 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圣人”。被后人尊称为“书圣”的是(    )

    A、王羲之 B、张仲景 C、杜甫 D、曹雪芹
  • 31.

    下列图片是嘉峪关出土的魏晋墓砖画,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民族交融 B、江南开发 C、中外交往 D、政权分立
  • 32. 历史上称之为“五胡内迁” 不包括下更哪个少数民族(    )

    A、匈奴 B、鲜卑 C、 D、藏族
  • 33.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从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看,此话出自(    )

    A、《道德经》 B、《论语》 C、《易》 D、《春秋》
  • 34. 汉武帝将全国分为13州部。当时的“州部”是(    )

    A、行政区 B、军事区 C、监察区 D、经济区

二、材料解析题

  • 3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观察下面示意图

    材料三: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原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原,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四:丝绸之路经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远方。──杰里•齐格勒《新全球通史》

    材料五: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一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丝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是我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其中的哪一制度影响最为深远?

    (3)、依据材料三指出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开辟的?指出汉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新疆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开始于哪个朝代?

    (5)、丝绸之路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

    (6)、结合材料四和五,谈谈你对“古丝路崭新的时代内涵”的理解。

  • 3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中兴之盛,无出于光武矣。──(南宋)陈亮:《酌古论 光武》

    材料二:见下列图表和文字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贺赖

    丘穆陵

    独孤

    步六孤

    贺楼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进行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说说汉光武帝振兴国家的措施有哪些?

    (2)、材料二反映的两个中心问题是什么?“北语”、“正音”各指什么?

    (3)、谈谈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