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同步练习题

试卷更新日期:2015-08-17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 1. 下列生产工具发明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
  • 2. “千耦其耘”记载于《诗经》,描述了西周时期大规模二人并耕(人力)的集体耕作场景,春秋时期可以看到一种新的耕作场景是(   )
    A、使用耒耜 B、牛耕 C、磨制石器 D、青铜农具
  • 3. 农业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立国之本,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历来受到重视。下列哪一幅图片反映了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

    A、 B、 C、​都江堰水利工程 D、​牛耕
  • 4.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在古代史上,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是(   )
    A、灵渠 B、都江堰 C、白渠 D、大运河
  • 5. 2012年春,云南、重庆、四川、湖北、宁夏等多个省市再次发生持续重大干旱,凸显了水利工程的重要性。我国古代一个著名的水利工程曾经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这一水利工程修建于(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 D、汉朝
  • 6.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 B、个体小农的出现 C、百家争鸣的影响 D、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 7.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能触犯奴隶主贵族特权的是(   )
    A、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奖励耕战 D、推行县制
  • 8. 战国时期的各国改革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为显著。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获得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C、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D、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愿望
  • 9. 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
    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 10. 史书上记载春秋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个体农耕已经取代了集体耕作 B、奴隶消极怠工 C、土地被极少数人占有 D、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 11. 春秋和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    )

    ①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  ②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③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  ④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2. 下列四个历史人物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
    A、李悝 B、商鞅 C、申不害 D、张仪
  • 13.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对后世影响最深远 (    )
    A、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耕战 C、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D、建立县制
  • 14.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在辅助秦孝公十年间,贵族都怨恨他。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A、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规定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D、规定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军功越大,授予的爵位越高
  • 15. 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
    A、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矛盾 B、奴隶主阶级和平民阶级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D、地主阶级和平民阶级的矛盾
  • 16. 商鞅变法法令中,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是 (    )
    A、加强刑罚 B、奖励生产 C、奖励军功 D、推行县制
  • 17. 战国时代,各国纷纷变法的目的是 (    )
    A、增强国力 B、任用贤能之士 C、废除分封制 D、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
  • 18. 下列不属于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生产粮食布帛的人,可免徭役 C、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D、建立郡县制
  • 19. 战国时期,占主导地位的农具是 (    )
    A、木器和石器 B、铜器 C、青铜器 D、铁器
  • 20. 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在秦国确立了(   )
    A、禅让制 B、土地私有制 C、王位世袭制 D、科举制
  • 21.

    读下图,请完成下列问题:

    (1)、上图所画的工具是什么?出现在什么时期?

    (2)、该工具的优点有哪些?

    (3)、它的发明表明了什么?

  • 22. 阅读下列材料: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一一一《史记·商君列传》

    请完成:

    (1)、    材料中“卫鞅”指的是谁?“孝公”是哪国国君?
    (2)、    材料反映了卫鞅的什么主张?
    (3)、结果如何?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结果?
  • 23. 根据商鞅变法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试用一句话来分析每一项内容的作用。

        承认土地私有:

        奖励生产:

        奖励军功:

        推行县制:

    (2)、依据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说一说商鞅变法给地处西北之地的秦国带来了什么变化。

    (3)、商鞅自己最后因变法而惨遭杀害。有人说,商鞅被杀说明商鞅变法失败了。你认为这一点正确吗?请说出你的观点。

  • 24. 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材料 : 商鞅变法的措施: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1)、【角色扮演】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

    (2)、【理解学习】

    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

    (3)、

    【方法探究】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黄鹏和刘芳产生了分歧(见下图)。

    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什么。

  • 25.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图1  铁制家具                                      图2  穿有鼻环的牛尊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商君相秦十 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

    (3)、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4)、据材料三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