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2.5 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第2课时)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18-09-2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题
-
1. 铁与硫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物属于(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2. 为了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在包装袋中可放入的化学物质是( )A、氧气 B、铁粉 C、硫 D、生石灰3. 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采用将其中的一种金属分别放入另外两种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中的方法进行实验,得到三种金属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乙、甲、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4. 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则X可能是( )
①X+碱→盐+水 ②X+金属氧化物→盐+水
A、HCl B、CO C、NaOH D、CaO5. 把铁粉和硫粉以适当的质量比均匀混合,堆放在石棉网上,然后用烧红的玻璃棒的一端接触混合物。这时部分混合物迅速变成红热状态,移开玻璃棒后,反应继续剧烈进行,混合物全部呈红热状态,冷却后得到黑色的固体化合物——硫化亚铁。
(1)、这一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是。(2)、铁跟硫反应时是吸收热量还是放出热量?。(3)、用什么实验可以证实反应中铁已从游离态变成化合态。(4)、从理论上计算,为使铁粉和硫粉都能全部反应,两者最佳质量比应是。二、中档题
-
6. 能用金属与同一种稀酸反应制取的化合物是( )A、CuCl2 , AlCl3 B、ZnCl2 , MgCl2 C、Fe2(SO4)3 , FeSO4 D、Na2SO3 , K2SO47. 根据图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推测甲为( )A、铜 B、碳酸钠 C、氧化铜 D、氢氧化钡8. 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入一定量铜粉,无气泡冒出;用导管向稀硫酸中通入空气并加热,铜粉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测得溶液质量与实验时间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段说明Cu不能置换出硫酸中的氢 B、从b点到c点,溶液的pH逐渐增大 C、从c点到d点,溶液中的溶质只可能有一种 D、bc段溶液中有硫酸铜生成9. 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如图所示的X、Y、Z三种物质间转化,表格中X、Y、Z对应的物质不能实现这种转化的是( )
选项
X
Y
Z
A
CO2
Na2CO3
CaCO3
B
CuO
Cu(NO3)2
Cu(OH)2
C
HCl
BaCl2
NaCl
D
Mg
MgO
MgCl2
A、A B、B C、C D、D10. 一根用细绳吊着的长玻璃棒左端绕上光亮的粗铜丝,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如图)。用酒精灯给铜丝加热数分钟,停止加热后冷却,发现玻璃棒左端下降。(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左端下降的原因:。(2)、将玻璃棒连同细绳取下,铜丝端浸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取出,洗涤、干燥再重新吊起(细绳系在玻璃棒的位置不变),玻璃棒(填“能”或“不能”)再次保持水平。11. 下图为铜片A的系列变化,据图回答问题:(1)、若方法1中的X物质为常见气体,且发生置换反应,则X是(填化学式);
(2)、写出方法2的化学方程式;(3)、铜片A、铜片B、铜片C的质量分别为mA、mB、mC , 其中方法1和方法2均完全反应,则mA、mB、mC的大小关系为。
三、拓展题
-
12. 上课时,老师向盛有氧化钙的小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在小烧杯上方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据此现象,老师提出如下问题,请回答:(不考虑空气中的成分对该实验的影响)(1)、烟雾中有氢氧化钙,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小烧杯上方有大量的水蒸气,理由是该反应(填“放出”或“吸收”)热量,使水蒸发。(3)、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收集烟雾,再将大烧杯正放,向大烧杯中加少量水并滴入无色酚酞试液,酚酞变色。(4)、烟雾中固体物质的组成可能有两种情况:组成1:氢氧化钙;组成2:。
(5)、建筑工地上若有较大的石灰池,工人在此工作时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举一例)。13. 呼吸面具中“氧气再生剂”的主要成分是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Na2O2),使用后变成白色固体。某兴趣小组对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查阅资料】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
【提出猜想】根据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对白色固体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Ⅰ:氢氧化钠;
猜想Ⅱ:碳酸钠;
猜想Ⅲ: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猜想Ⅲ成立。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加入足量 产生白色沉淀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取滤液加入 证明猜想Ⅲ正确 【拓展应用】“氧气再生剂”的保存方法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