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虎 ”到“五族共和”》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18-09-1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从清朝的黄龙旗到中华民国的五色旗,这种变化反映了(    )

    ①封建制度的结束  ②民主共和观念的深入  ③民族平等的趋势  ④民族团结的重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2. “五族共和”的五族,除汉族外,还包括(     )

    ①壮族    ②满族    ③蒙古族    ④回族    ⑤藏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 3. “五族共和”的说法最早见于(     )


    A、《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B、《新青年》 C、《大总统选举法》      D、《革命军》
  • 4. 第一次提出“五族共和”说法的是(     )


    A、康有为    B、谭嗣同     C、孙中山 D、梁启超
  •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清朝后期,列强入侵,民族危机极大地激发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B、人们用“从多元走向一体”来形容中华民族的形成 C、辛亥革命充分体现了民族平等的思想,促成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初步形成 D、“五族共和”思想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 6. 认为“……在腐败的封建专制制度下,不仅满人为君主的清朝要反对,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的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孙中山   D、李大钊
  • 7. 主张成立保国会的是(     )


    A、洋务派     B、革命派  C、顽固派 D、维新派
  • 8. 使“中国”成为具有近代意义的国家名称的是(     )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 9. 首次使用“中华民族”一词的是(     )


    A、康有为 B、谭嗣同 C、孙中山  D、梁启超
  • 10. 下列选项体现民族交流,交往与交融的有(     )

    ①胡床、方凳、圆凳等家具传入中原,受到汉族喜爱

    ②汉族席地而坐的生活习惯逐渐改变

    ③蒙古族召开那达慕大会

    ④北魏鲜卑族采用汉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问答题

  • 11. 简述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的转变过程。

三、材料分析题

  • 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公元499年.魏孝文帝自邺城返回洛阳)又引见王公卿士,责留京之官曰:“昨望见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我徂(往)东山,虽不三年,既离寒暑,卿等何为而违前诏?”      ——《魏书》

    材料二:中华民国建立之初,孙中山提出“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国民,合一炉以冶之,成为一大民族”;南京临时政府将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作为国旗;在国家统一基础之上容纳中国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观念初步形成。21·cn·jy·com

    1934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中提出:“中国人民只有自己起来救自己——中国人民唯一自救和救国的方法,就是大家起来武装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就是中华民族武装自己。”此后进一步指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称”。于是“中华民族”概念完全明确了。——摘编自王希恩《全球化中的民族过程》


    (1)、依据材料一指出魏孝文帝为何责备“留京之官”?这说明了什么?

    (2)、概括材料二中关于民族问题的两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