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水平测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8-09-1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当代大学生对苏联歌曲《共青团员之歌》略有耳闻的可谓凤毛麟角,更多的人对此完全不知所云

    ②首次参加奥运会的20岁小将陈艾森在男子跳水10米台决赛中,挥洒自如 , 动作完美,最后以最高分锁定金牌。

    ③针对南音受众缩小、艺术人才青黄不接等现实问题,应提出在泉州地方高校中构建具有普适性和可持续性的南音传承模式。

    ④网络文化是技术与文化的最新联姻,使得“沉默的大多数”第一次真正幵门说话,形成了空谷足音式的“新意见”。

    ⑤祁志样教授的《乐感美学》是近年学界少见的理论著作。高谈阔论、天马行空地大量引证相关材料,是该书一大特色。

    ⑥摩纳哥,这个领土面积仅大于“梵蒂冈”的国中之国,濒临地中海,与法国本土犬牙交错 , 深得法国风情的熏染,亦是浪漫得一塌糊涂。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③④⑥ D、③④⑤
  •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本论文构建了深度自编码器对股票的指标数据进行降维和特征提取,然后建立回归模型,最后通过实验验证其有效性。 B、专利发明人影响力评价与分析对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对于企业研发团队组建和优秀技术人才的引进、合作、发现等具有重要作用。 C、在“一带一路”战略指导下,企业海外投资日渐频繁,这就给中国企业在海外不成为别人知识产权制度的牺牲品带来机遇。 D、传球是进攻的纽带,是实现战术互相配合的重要手段,是球队取胜的法宝,它的好坏直接影响战术质量的高低和比赛的胜负。
  •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控制大自然”这一短语是在骄傲自大的心态中构思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当时人们以为自然界是为人类的便利面存在的

    ②如此原始的科学竟已用最现代、最可怕的武器装备起来,这真是我们的一大灾祸

    ③这门科学在使用各种武器对付害虫的同时也在打击整个地球

    ④它源于安德特人时期的生物学观念

    ⑤应用昆虫学就是发端于那个时代的科学

    A、①④②⑤③ B、④①⑤②③ C、⑤④③①②

二、现代文阅读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叙事传统主要指相沿成习的故事讲述方式。讲述方式之所以世代相传,是因为信息在传播时会形成一定的“路径依赖”——一旦按照某种糢式或套路讲述故事成为习惯,一代又一代的故事讲述人便会自动沿袭这种习惯。这种“路径依赖”后面的机制并不复杂,以故事中主要行动的重复次数为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刘备三顾茅庐和刘姥姥三进大观园都是“以三为废”,二打或四打白骨精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但对国人来说还是“三”打白骨精更符合预期和习惯。

        叙事即叙述事件,而事件又是由行动构成。如果说中国的讲述方式比较强调时间中的行动,那么西方的讲述方式更多关注空间中的行动。中世纪的《十日谈》《堂吉诃德》等离不开四处游侠、上天入地、流浪跋涉;18世纪的鲁滨逊、格列佛等风尘仆仆地到处旅行;19世纪的歌德、雨果等喜欢以闯荡、放逐、游历为主题。讲述方式关乎性格与经历,西方人主要是牧人、猎户、渔夫与海员的后裔,旅途奔波、路上风景及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对他们来说是生活中的常态,因此其叙事更多涉及空间的移动。相比之下,农耕生活导致国人较为留恋土地和家园,出门在外必然造成有违人性的骨肉分离,在安土重迁意识的影响下,离乡背井的出游成为了有违家族伦理的负面行为,远方异域的故事自然也就没有多少讲述价值。《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名义上出国到了西天,沿途的风景人情却与中华故土大同小异。

        中国的叙事传统根植于农耕时代,蕴藏着大智慧。中国故事关乎“中国”,不独《三国演义》,古往今来所有的中国故事,只要涉及分合话题,都在讲述“合”是长久“分”为短暂,“合”是正道“分”为歧途,“合”是福祉“分”为祸殃。中华民族用故事把国人紧密地“编织到了同一个社会的网络之中”。家国团圆是最为人喜闻乐见的故事结局。而历史上许多民族一度以自己为主导发展成规模极大的群体,后来却因内部噪音太多而走向分裂。

        全球化时代的国人必须学会并追应与更多的陌生人和更为广阔的外部世界打交道。根植于农耕时代的叙事传统亟待改变。以标志性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为例,历届获奖的长篇小说甚少涉及国门之外的事物,作家们更多描绘的还是国门之内的“这边风景”。这样的生产状况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温饱无虞的国人已开始向往远方和异域。“诗与远方”成了互联网上的高频词,许多人都在谈论“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实现“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愿望。在社会变革日益加速的当下,我们的文学不能无视这一现实,摆在当代作家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便是讲述好由“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过渡的中国故事。

        中国文化要想真正“走出去”,一方面要摒弃“外面的世界不是我的世界”的心理,另一方面要更多讲述“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故事。讲好时代变局中的中国故事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使命。

    (摘编自傅修延《一时代有一时代之叙事——关于中国叙事传统的形成与变革》)

    (1)、下列关于原文内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叙事传统的差异源于“路径依赖”,“路径依赖”一旦形成,就会对故事的讲述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形成稳定的叙事传统,不再改变。 B、埋头向内的性格和长期的农耕生活导致中国故事不会讲述与陌生人的故事,而西方的叙事正好与中国的相反。 C、古往今来所有的中国故事,都在讲述“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都在表达渴望统一,反对分裂的和谐之音。 D、每个时代的故事叙述并非一成不变,根植于农耕时代的叙事传统已经无法满足全球化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祌文化需求,需要因时而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一篇文学评论,本文的思路清晰,先引入概念,阐明中西讲述方式的不同特点,接着进行原因分析,最后给出解决问题的路径。 B、本文在论证的过程中引述了中西大量的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家和经典作品,这些论据有力地支撑了作者的观点,让本文的内容充实。 C、作者以茅盾文学获奖作品为例,是为了阐明中国的当代文学作品整体叙事水平不高,与西方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中方应该学习西方。 D、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对中西方的叙事传统进行了深入的解析,讨论叙事传统既有回顾又有前瞻,视野开阔,逻辑性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典小说之所以对“三”情有独钟,是因为中国社会对“三”存有“路径依赖”,读者乐意读这样的故事,作者也愿意这样写。 B、《西游记》虽然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到西天取经的故事,沿途的风土人情却与中华故土大同小异,这表明写路上的风景不是作者的目的。 C、历届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作家很少步出国门,对远方和异域关注较少,对陌生人社会缺乏深刻的体验,因而难以写出精彩的异域故事。 D、中国文化要想走出世界,需要我们越过叙事传统的藩篱,摒弃“外面的世界不是我的世界”的狭隘心理,讲好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故事。
  • 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高速公路上的森林

    (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

    寒冷有千百种形式千百种方法在世界上移动:在海上像一群狂奔的马,在乡村像一窝猛扑的蝗虫,在城市则像一把利刀截断道路,从缝里钻入没有暖气的住家中。那天晚上,马可瓦多家用尽了最后的干柴,裹着大衣的全家,看着暖炉中逐渐黯淡的小木炭,每一次呼吸,就从他们嘴里升起云雾。再没有人说话,云雾代替他们发言:太太吐出长长的云雾彷佛在叹气,小孩们好像专心一意的吹着肥皂泡泡,而马可瓦多则朝着上空一跳一跳地喘气。

    最后马可瓦多决定了“我去找柴火,说不定能找到。”他在夹克和衬衫间塞进了四,五张报纸,以做为御寒的盔甲,在大衣下藏了一把齿锯,这样,在家人充满希望的目光跟随下,深夜走出门,每走一步就发出纸的响声,而锯子也不时从翻开处跑出来。

        到市区里找柴火,说得倒好!马可瓦多直向夹在两条马路中的一小片公园走去。空无一人,马可瓦多一面研究光秃秃的树干,一面想着家人正牙齿打颤地等着他…

        小米开尔,哆嗦着牙齿,读一本从学校图书室借回来的童话,书里头说的是一个木匠的小孩带着斧头去森林里砍柴。“这才是要去的地方,”小米开尔说,“森林!那里就会有木柴了!”他从一出生就住在城市里,从来没看过森林,连从远处看的经验也没有。

        说到做到,跟兄弟们组织起来:一个人带斧头,一个人带钩子,一个人带绳子,跟妈妈说再见后就开始寻找森林。

        走在路灯照得通亮的城市,除了房子以外看不到别的:什么森林,连影子也没有。也遇到过几个行人,但是不敢问哪有森林。他们走到最后,城里的房子都不见了,而马路变成了高速公路。

        小孩就在高速公路旁看到了森林:一片茂密而奇形怪状的树林淹没了一望无际的平原。它们有极细极细的树干,或直或斜:当汽车经过,车灯照亮时,发现这些扁平而宽阔的树叶有着最奇怪的样子和颜色。树枝的形状是牙膏、脸、乳酪、手、剃刀、瓶子、母牛和轮胎,遍布的树叶是字母。

        “万岁!”小米开尔说,“这就是森林!”

        弟弟们则着迷的看着从奇异轮廓中露头的月亮:“真美……”

        小米开尔赶紧提醒他们来这儿的目的:柴火。于是他们砍倒一株黄色迎春花外形的杨树,劈成碎片后带回家。

        当马可瓦多带着潮湿树枝回家时,发现暖炉是点燃的。

        “你们哪里拿的?”马可瓦多惊异地指着剩下的广告招牌。因为是夹板,柴火烧得很快。

        “森林里!”小孩说。

        “什么森林?”

        “在高速公路上,密密麻麻的!”

        既然这么简单,而且也的确不错。要新的柴火,还是学小孩的方法比较好。马可瓦多又带着锯子出门,朝高速公路走去。

        公路警察阿斯托弗有点近视,当他骑着摩托车做夜间巡逻时应该是要戴眼镜的;但他谁也没说,怕因此影响他的前途。

        那个晚上,接到通知说高速公路上有一群野孩子在拆广告招牌,警察阿斯托弗便骑车去巡查。高速公路旁怪模怪样地张牙舞爪、比手划脚的树木陪着转动,近视眼的阿斯托弗细细察看。在摩托车灯的照明下,撞见一个大野孩子攀爬在一块招牌上。阿斯托弗煞住车:“喂!你在上面干什么?马上给我跳下来!”那个人动也不动,向他吐舌头。阿斯托弗靠近一看,那是一块乳酪广告,画了一个胖小孩在舔舌头。“当然,当然,”阿斯托弗说,并快速离开。

        过了一会儿,在一块巨大招牌的阴影中,照到一张惊骇的脸。“站住!别想跑!”但没有人跑:那是一张痛苦的面像,因为有一支脚长满了鸡眼。“哦,对不起,”阿斯托弗说完后就一溜烟跑掉了。

        治偏头痛药片的广告画的是一个巨大的人头,因痛楚用手遮着眼睛。阿斯托弗经过,照到攀爬在上方正想用锯子切下一块的马可瓦多。因强光而眼花,马可瓦多蜷缩得小小的,一动也不动。他抓住大头上的耳朵,锯子则已经切到额头中央。

        阿斯托弗好好研究过后说:“喔,对!斯达巴药片!这个广告做得好!新发现!那个带着锯子的倒霉鬼说明偏头痛会把人的脑袋切成两半!我一下就看懂了!”然后很满意地离开了。

        四周那么安静而寒冷。马可瓦多松了一口气,在不太舒适的支架上重新调整位置,继续他的工作。在月光清亮的天空中,锯子切割木头低沉的嘎嘎声远远传送开来。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小说首段语言生动活泼,诙谐幽默,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描绘出各具特点的人物形象。 B、第3段写公园环境的冷淸,烘托出主人公的失望愤怒和对家人的关怀:还采用留白手法,给人留下想象空间。 C、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例如第六段写城市的灯火通明与前文马可瓦尔多家的贫寒形成对比,引人深思。 D、第7段通过孩子们的视野把高速公路上的广告牌当成森林来描写,想象奇特,富有童话主义色彩。 E、公路警察阿斯托弗眼睛近视却因担心丢失工作而保密不说,这暗示着他跟马可瓦尔多一样生活艰难窘迫。
    (2)、小说主人公是马克瓦尔多,小说却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孩子们,对此你怎么看?
    (3)、对于这篇小说,有评论家说很荒诞,也有评论家说很真实,请结合这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篇小说“既荒诞又真实”的看法?

三、文言文阅读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河南巩县。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 , 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注】①梠:野果。

    (1)、下列各组句子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禄山京师            陷:攻陷 B、信者其忠            效:效仿 C、棹舟迎甫而还        自:亲自 D、则近谀            盛:大、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谒肃宗彭原郡        冰,水为之,而寒 B、严挺之有此儿        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C、田畯野老相狎荡      是谁之过 D、既至可适卒          途有饿殍不知发
    (3)、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一夕而卒于耒阳 B、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 C、谋动干戈于邦内 D、中之以孝悌之义
    (4)、下列文中划线词语及课本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如“天宝”。 B、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古代常以“布衣”称百姓或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C、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今天仍有人学习这六艺。 D、“旬”是计时间的单位,一旬就是十天,在我国古代,一旬还可以指十年。
    (5)、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②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③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四、诗歌鉴赏

  • 7.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弟缙后登青龙寺望蓝田山

    (唐)王维

    陌上新离别,苍茫四郊晦。

    登高不见君,故山复云外。

    远树蔽行人,长天隐秋塞。

    心悲宦游子,何处飞征盖

    【注】①指远行的车。

    (1)、请合理补充相关内容,说说颔联的意思。
    (2)、这首诗的首联和尾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分析说明。

五、句子默写

  • 8.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 靡有朝矣。
    (2)、 , 羡长江之无穷。
    (3)、 , 江春入旧年。
    (4)、 ,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5)、冰泉冷涩弦凝绝,
    (6)、 , 愁云惨淡万里凝。
    (7)、佛狸祠下,
    (8)、苟全性命于乱世,

六、语言表达

  • 9. 下面这段文字的语言表达。除排比以外还有什么特点?请提炼出其中一个特点,然后以“竹喧归浣女”为场景写一段文字。

    要求:①所写文字具有这个特点;②主题突出,文意完整;③字数为50-70字(含标点符号)。

    好家伙,被暴雨的长鞭抽打着,被低沉的怒雷恐吓着,被刺进大地倐忽消逝的闪电激奋着,马,这不安分的生灵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出来,山洪奔泻似的在这原野上汇集了。

    (节选自《巩乃斯的马》)

  • 10. 分析问题时,常常要进行原因归类,以便能从多个角度认识问题。依据不同标准,可以形成不同的原因类別,比如个人原因,社会原因,在《宝玉挨打》一文中,宝玉挨打的原因有很多。请将原因进行归类。

    要求:①分类逻辑合理(不能使用“个人原因,社会原因”);②每类要结合课文内容简要说明;③每类字数不超过20字(含标点符号)。

七、命题作文

  • 1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有时候要建造墙,有时候要推倒墙;有的人造墙,有的人推墙;有的墙看得见,有的墙永远看不见……

    关于“墙”,你有什么联想和思考?请以“墙”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可以讲述故事,说明道理;也可以发表评论,阐述观点。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