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潮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8-09-1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各中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罗瓦赛尔太太一下子英勇地拿定了主意。这笔骇人听闻的债务是必须清偿的。 B、那些路人皆知的品牌为何还要大做广告?因为无论一个品牌知名度多么大,品牌的轻度消费者都是非常重要的。 C、在“两会”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无关痛痒的议案应该少提,要把难能可贵的时间让给老百姓最关注的议题。 D、一场春雨后,山上的春花竞相开放,金黄的、粉红的,老枝横虬,暗香浮动,真让人感觉如花似锦 , 春意盎然。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奢华晚会被叫停,某些长期依靠公款消费支撑的文艺团体叫苦不迭,但那些已经面向市场、具有现代管理能力的团体,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 B、意大利的产品设计特别讲究实用与艺术的结合,因而很受广大买家的追捧。 C、“双十一”期间,许多网络诈骗分子瞄准了消费者抢购期间放松警惕的机会,重重设陷阱,弹窗口、假客服、假链接、网络诈骗等手段层出不穷。 D、印度电影《拌跤吧!爸爸》意外走红,不仅以超5亿元的高票房打破了印度电影在中国内地的票房纪录,还连续多日牢牢占据单日票房榜首。3. 社会交往中,人们常常使用一些敬辞,在下列几种语境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①称对方的母亲 ②请别人修改自己的文章 ③商人用于欢迎顾客
A、令堂 雅正 莅临 B、令尊 雅正 惠顾 C、令堂 斧正 惠顾 D、令尊 斧正 莅临二、文言文阅读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师说
韩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甚明也。
③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④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⑤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之众人 ,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普通人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益:更加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迷惑 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复:恢复(2)、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耻学于师 B、不拘于时 C、师不必贤于弟子 D、学于余(3)、对下列各句中划线 词语的意思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故世人称他为“韩昌黎”。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B、第①段主要是正面阐述,作者从年龄大小、闻道先后、地位贵贱等方面论述了中心论点。 C、作者连用三个对比,尖锐地批判了“今之众人”“士大夫”“君子”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第④段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是为了说明教师地位与作用的重要性。(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②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三、诗歌鉴赏
-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 , 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由景入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 B、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未报圣朝”,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 C、尾联照应题目――“野望”,抒发了作者深为民不堪命,世事日转萧条的隐忧。 D、前三联写野望时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即由向外观察转为向内审视。尾联才指出由外向到内向的原因。(2)、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四、情景默写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商隐的《锦瑟》中,作者用阴阳冷暖、美玉明珠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的句子是:“ , 。”(2)、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3)、荀子《劝学》中,直接阐述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 。”
五、现代文阅读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北风吹雁
刘美兰
下午5时10分,朱晓玉准时地出现在W城火车站第三站台的月台上。
朱晓玉抬起头来望望天,天空黑沉沉的,北风呼啸着一阵阵从站台掠过,无形雁阵撞击着她的黑色羽绒服,她不由得将头埋进灰黄黑小格围巾里,提着小马扎推着旅行箱往标有6号的候车点走去。此刻,6号候车点的人已排起了长队。
一会儿,K568次列车就要进站了,每到周末返回J城的人多,朱晓玉只买到站票,所以她提着小马扎呢,一个半小时后就到J城了。这样的双城生活让朱晓玉渐渐变得能干起来。
因为丈夫陆迅下派在J城当公安局局长,J城现在已成为她全部生活的中心内容。
周末去J城,她不去都不行,有父母催着呢。做陆迅爱吃的可口饭菜,收拾陆迅的脏衣服和家务,她忙得不亦乐乎。到了周一,又得起大早赶回W城上班。W城还有她已年迈的父母,小病小灾的不断。女儿倒是没让她操什么心,静悄悄地自己考上了研究生。一年年地过去了,她憔悴下来,她累了。那天,她几次想对陆迅说:“咱不当局长了,回W城吧。”她还没开口,陆迅却拍着她手说:“媳妇儿,你知道吗?我现在感觉最幸福的事,就是周末晚上推开家门时,你正系着围裙在厨房里做饭。”
J城有着600万人口,当一名公安局局长该是何等风光。可是,在媳妇儿面前却只有这点小小的要求。朱晓玉眼圈一红,扭过头去,低下了头,两颗泪珠一前一后地砸在一株四叶草上,四叶草颤抖了一下又挺直了身子。公安工作危险性强,朱晓玉从来不问陆迅工作,陆迅怕她担惊受怕也不会去说工作,两个人平静而默契地过着惊心动魄的生活。
K568次列车到了,她麻利地提起旅行箱。今天运气不错,靠近车门过道处正好可以放下一个马扎。火车开动了,况且且且地扑向迷离的暗夜里,关于陆迅的回忆又潮水般地浮现在她的眼前,她的嘴角浮现出几丝笑意。
因为五道拐或者说是爱情,他们走到了一起。那时候陆迅是片儿警,朱晓玉还在音乐学院读书。一天,朱晓玉下课早,背着书包回家。可刚拐进五道拐巷,几个小混混就围上来了,这个伸手抓她的长辫子,那个扯她的书包带,朱晓玉吓坏了。喊吧,可这地处偏僻,周围一个人都没有,幸亏碰上了陆迅。那天,陆迅为王家奶奶送户口簿,看到了,还没放好自行车就冲上前去,三个招式就把他们制伏了。后来的后来,漂亮的朱晓玉嫁给了陆迅。
“旅客同志们,请注意,J城火车站就要到了……”
沉浸在回忆中的朱晓玉抬起头,目光停留在旅行箱上。箱子里有父母给女婿带的中药、好烟以及W城特色菜。陆迅为了案子长期加班划线,开始出现失眠状况后嗜好抽烟了。一个女婿半个儿,陆迅在他们眼里早就是亲儿子了。有一次,母亲说:“晓玉啊,我发现你怎么越来越像陆迅呢?”像吗?怎么可能像陆迅?她望着镜子仔细端详,呵,眼神,对,是眼神。她的眼神越来越坚定了,越来越勇敢了。记得有一回,有个黑社会成员给陆迅寄了颗子弹,是她打开的快递,她打开后笑着对陆迅说:“有人用花生米恐吓你呢!”母亲说:“嫁谁随谁,人总是在成长的。晓玉早已不是过去那个柔弱无骨的晓玉了。”
车慢慢停住了,车上的旅客秩序井然地往外走着。朱晓玉围上围巾,用一条尼龙绳将马扎捆在旅行箱的把手上。她知道,陆迅不会来接她,但没关系,她习惯了一个人行走在寒冷的J城街道上。北风吹雁雪纷纷,她大步地行走着,渴望着寒风送来一个充满美好意境的玲珑剔透的冰雪世界。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写朱晓玉“准时”地出现在W城火车站第三站台的月台上,“准时”在这里主要是表明朱晓玉在丈夫影响下做事严谨、守时的特点。 B、小说擅长细节描写,如对小马扎、人物衣着、旅行箱里的中药好烟等的描写,表现了朱晓玉对丈夫的爱,也从侧面塑造了陆迅的形象,可谓一举两得。 C、小说中有朱晓玉流泪的情节,写她一年年地奔忙,感觉很累,所以在丈夫面前,也不免流露出小女人情态,流下了委屈的泪,人物形象很真实。 D、这篇小说语言既简洁朴实,也不缺乏诗意,色调丰富、意蕴隽永,有着英雄救美的美丽故事,也有着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平静而默契的生活。(2)、小说叙述朱晓玉去J城探望丈夫的行程,其间穿插了不少回忆的内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小说以女主人公在“北风吹雁雪纷纷”中大步行走的情景结尾,可谓独具匠心,请简要赏析。六、语言表达
-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上古时代,①。称氏是为了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避免同姓通婚。后来,随着分封制的覆灭,②。至少在秦汉时代,姓和氏已经成了一回事,所以司马迁称孔子“姓孔氏”,就是很正常的了。而一般老百姓,原先只有名,是不配有氏的,有的干脆连正式名也没有。日本也有类似的情况,在明治维新以前,除了贵族,一般老百姓也是没有姓氏的。看来姓氏的发展轨迹,③。
9.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小说要刻画人物,离不开一定的手法,不是语言描写,就是行动描写。俗话说:“言为心声。”只有语言描写,才能准确表现人物的心理。作品中人物的行动,又是人物思想的生动表现,同样不能忽视。所以,抓住了小说对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就准确把握了小说的人物思想。
①刻画人物的手法,除了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还有其他描写。
②。
③。
七、材料作文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三毛说:“人生有如三道茶,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若微风。”
对即将成人的高一级同学来讲,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