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高一必修一第四章第十二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15-08-14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外国侵略者在中国攫取的特权中,按开始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②北京东交民巷一带辟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准在界内居住

    ③嗣后合众国如有兵船巡查贸易至中国各港口者,其兵船之水师提督及水师大员与中国该处港口之文武大宪均以平行之礼相待。

    ④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A、①③②④ B、③②④① C、①③④② D、③④①②
  • 2. 光绪二十年七月初一上谕:“该国不遵条约,不守公法,任意鸱张,专行诡计,衅开自彼,公论昭然……著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厚集雄师,陆续进发,以拯韩民于涂炭。”文中的“该国”是(    )

    A、日本 B、法国 C、俄国 D、英国
  • 3. 某抄本中有这样几句话“弟子同心苦用功,遍地草木化成兵。愚蒙之体仙人艺,定灭洋人一扫平。”这几句话(   )
    A、反应了林则徐率清军抗击英国侵略的决心 B、反应了邓世昌强烈要求消灭日本侵略者的斗志 C、反映了维新斗士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信心和勇气 D、印证了义和团运动过程中的反帝性和落后性
  • 4. 某学者评论义和团运动时写道:“他们站在新旧交替的世纪转折点,对已然逝去的时光作出了深情的回望,不愿意也不屑于看一眼面前金发碧眼的西洋。”这里强调的是义和团运动(    )
    A、没有认识到历史发展趋势 B、起到了促进历史转折的作用 C、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气概 D、本质上依然是一场农民运动
  • 5. “那一次的海军战争是我民族在这次全面抗战以前最要紧的一个战争。如胜了,高丽可保,东北不致发生问题,而在远东中国要居上日本居下了。所以(这次)……海军之战是个划时代的战争,值得我们研究。”(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此材料描述了近代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这次“海军战争”指的是1894年发生的甲午战争 B、“战争”发生在北洋舰队护送清军去朝鲜的途中 C、海战中双方互有损失,但北洋水师主力尚存 D、此“海军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舰队全军覆灭
  • 6. 19世纪末《纽约时报》对某场战争的评价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对这场战争与《纽约时报》的评价理解准确的是(    )
    A、这场战争使外国人获得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特权 B、这场战争刺激了资本主义列强在华的新一轮侵略扩张 C、这场战争导致中国丧失了台湾、金门、马祖岛的主权 D、文章作者认为中国应该向日本学习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 7. 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的签订,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此条约名称和“保全政策”的内涵是(    )
    A、《南京条约》;设租界开发通商口岸 B、《北京条约》;联合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 C、《马关条约》;俄、法、德联合迫使日本归还辽东半岛 D、《辛丑条约》;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
  • 8. 近代史上某条约规定:“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刻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这标志着 (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外国势力控制了中国官员的选拔 C、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被粉碎 D、清王朝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9. 地名的变迁往往记载着历史的变化。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Legation Street(使馆大街),兵部街改名为Rue Linevitch(孪尼微支路),台基厂街改名为Rue Marco Polo(马可·波罗路)……东长安街被改名为意大利街,崇文门内大街改名为克林德(德国公使)街等。这一现象出现于( )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 10.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 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11.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 12. 甲午战后,朝臣和士大夫纷纷上折条陈反对议和。朝健林院侍读奎华等一百五十五人联名上书认为“日本提出的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获,东窥三省(奉天、吉林、黑龙江)四夷人侵,各示所欲’”。材料表明这些朝臣和士大夫们(    )
    A、“天朝上国”观念受到严重冲击 B、认为法英俄是继日后侵华的主要敌人 C、强烈要求变法图强 D、对当时中外时局的认识比较清醒
  • 13. “……割地赔款的巨创深痛,给中国社会以全方位、深层次的巨大震荡。洋务运动破产了,维新运动早产了,而顽固派的得志和仇洋排外运动的勃发,使中国在本世纪初(20世纪)几乎惨遭亡国之祸。”造成上述现象出现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4. 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    )
    A、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B、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 C、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D、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
  • 15.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浙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 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 16. “当西方被定性为侵略者和剥削者(魔鬼般的西方)时,义和团对西方的反抗使中国的爱国者深感满足,并被冠以赞美之词。然而,当西方被看成是现代生活的源泉(天使般的西方)时,义和团那种毁坏西方电报电话设施、铁路和汽船的行为,则往往成为造成严重困境的缘由而遭到严厉的谴责。”上述材料体现的史观有(   )
    A、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B、阐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C、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 D、全球史观、文明史观
  • 17. 20世纪初有报道称:各国洋兵“俱以捕拿义和团,搜查军械为名,三五成群,身挎洋枪,手持利刃,在各街巷挨户踹门而入。……凡银钱钟表细软值钱之物,劫掳一空,谓之扰城。稍有拦阻,即被戕害”。这段文字直接控诉了(    )
    A、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侵略军的罪行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的罪行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八国联军的罪行 D、鸦片战争中英国在广州的罪行
  • 18. 最近,一些学者针对史学界长期存在的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的观点提出质疑。指出义和团运动针对铁路和电线杆的破坏,并不是单纯的发泄,或者对西方文明的“敌视”,而有现实的原因。在攻陷涿州前,义和团从没有对铁路、电线杆进行过专门破坏。到涿州后,为阻止清军的进剿,义和团才动手破坏铁路。另外,切断清军、联军的交通与通讯,也是义和团破坏电线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观点说明,在评价历史事件时要(    )
    A、根据立场确定观点 B、坚持采用革命史观 C、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D、正确对待西方文明
  • 19. 19世纪末,一份西方国家的外交文件中提到:“中国现行之关税,对于一切所谓‘势力范围’内之口岸装卸之一切货物,无论属于何国,均为适用。”这段话的真实含义是(  )
    A、维护中国关税统一 B、反对划分“势力范围” C、提出协定关税制度 D、“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 20. 日本右翼教科书篡改甲午中日战争起因:“清不想失掉最后的朝贡国朝鲜,开始将日本作为敌人。日本进行了日清和日俄两场战争.就是由于东亚的这种国际关系。”这段历史的真实情况是(    )

    ①朝鲜农民起义威胁到日本的安全

    ②清军协助镇压朝鲜农民起义威胁日本的安全

    ③日本军事实力的上升,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清国征讨方略》

    ④日本蓄意挑起战争,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 21.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历史上的中日、中美、美日关系是国际关系史的重要内容,在当今世界的国际关系中占有可能影响世界局势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种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材料二: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1942年3月,中国和美国合作,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线――驼峰航线。此后三年中,中、美通过这条航线,将大量物资空运到中国境内,中、美都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材料三: 必须保证日本不再次威胁美国及世界和平和安全。……对日本本土必须进行军事占领。这种占领必须有利于在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下时,为盟国利益而行动的主要同盟国……在主要盟国中,意见发生不统一的时候,就按美国的政策执行。

    ----《美国占领日本初期的基本政策》(1945年9月22日)

    材料四: 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向日本订购了不少于36亿美元的军事及后勤物资。此外,为了把日本变成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据点,美国大力扶持日本经济。据统计,仅1954~1958年年间,美国政府对日本的援助就达4.66亿美元。

    ----《世界近代现代史》(人教版下册)

    材料五:

    注:此题为多选题,各选项之和比例大于100%

    ——引自《2011年中日关系舆论调查研究报告》

    (1)、材料一中所涉及的是哪次战争后签订的哪部不平等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驼峰航线”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分析美国占领日本的目的。材料四和材料三相比,美国对日本的政策发生怎样的变化?试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4)、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多少年?根据材料五指出中国民众对日本印象不好的主要因素。
  • 22. 历史认识是多元化的,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可以有不同的观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弗兰克写道:“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近代)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

    材料二:甲午一役的失利并非洋务运动的破产,也并未打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相反,它具有积极意义:它使旧政府的秘密暴露无遗,中国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

    ——雷颐《甲午之败与中国首次现代化转型》

    材料三: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原因有二:其一,正是苏联的存在,才给了美国与其盟国结盟的理由;其二,1945年协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双方都不得轻举妄动,都得阻止任何导致核战的可能。而今,苏联对那些国家的约束作用没有了。

    ——据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生活在后美国世界》

    (1)、对全球化,材料一弗兰克持什么观点? 并结合近代欧洲相关史实分析作者观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概述甲午战败的“积极意义”。
    (2)、阅读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苏联解体“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你认为这一历史认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 23. 阅读下列材料: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声达于四野”。

    材料三:列强的步步紧逼使曾经统一富强的中国山河破碎,不甘的不仅仅是台湾民众,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义和团运动……我们看到了中华儿女的英勇、血性,然而反动卖国的清政府却签订了这样的条约内容“严禁中国人参加反帝斗争……拆除北京至大沽口沿线炮台……”

    材料四:“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义勇军进行曲》

    (1)、材料一中“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指什么制度?请分别写出秦朝、元朝推行的最主要的地方管理制度。这两种制度的实施,有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这一令人悲痛的历史场面发生在近代史上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之后?“倭人”“割台湾”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规定?
    (3)、材料三中条约内容出自 近代史上哪一不平等条约,简述其恶劣影响。
    (4)、材料四中歌曲所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要历史事件?面对最危险的时候,中国人万众一心、切实行动,建立起的战线名称是什么?
  • 24. 回首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近百年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几条并行前进、交替发展的历史脉络:列强发动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把中国推向灾难的深渊;志士仁人一次又一次地奋起反抗,救国救民于苦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材料三: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

    ——胡绳《中国共产党70年》

    材料四: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江泽民在“十五大”的报告

    (1)、上述两幅图反映的是哪两次战争? 你还知道19世纪列强发动的哪些大规模侵华战争?(举2例)
    (2)、清朝后期,我们国家饱受苦难,历尽沧桑,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封建专制政体进行了哪些重大活动?
    (4)、你如何理解材料三的看法?根据材料四,你认为辛亥革命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哪些有利条件?
  •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

    中国

    英国

    政治制度

    封建君主专制

    资产阶级代议制

    经济基础

    以封建自然经济为基础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

    军事力量

    装备陈旧、军纪败坏

    船坚炮利

    对外政策

    闭关锁国

    殖民扩张

    材料二  1840---1900列强侵华战争及中国清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侵华战争

    中英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签订条约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割地

    香港岛

    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

    赔款

    2100万银元

    白银2亿两

    白银4.5亿两

    开埠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苏州、杭州、沙市、

    重庆

    --------

    其他

    条款

    协定关税

    开设工厂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

    (1)、依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英国所实行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
    (2)、依据材料二,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在“开埠”方面出现的变化,指出列强侵华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并简要说明《辛丑条约》的内容体现了此时清政府与列强之间是什么关系?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归纳1840---1900年列强入侵给中国社会造成的最深刻的影响是什么?
    (4)、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进行了英勇的抗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军民抗争起到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