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高一必修一第六章第二十二课祖国统一大业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15-08-1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台湾地区与大陆的联系落后于香港地区。在1949年后的30年里,双方曾拒绝承认彼此的存在和合法性,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往来,而且处于实际的战争状态,这表现在双方不时向沿海岛屿开炮。这种局面的转变始于(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一国两制”的提出 C、“关于统一问题的九条方针政策”的提出 D、“九二共识”的达成2. 1979年1月1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该文件( )
①宣布采用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②建议海峡两岸通航通邮通商③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④达成“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3. “振甫先生致力于两岸关系凡一十四年,夙慕屈平词赋,常怀国家统一,私志公义,每与道涵相契。汪辜会谈,两度执手;九二共识,一生然诺。……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两度提及的“九二共识”指的是( )A、和平统一祖国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停止炮击金门 D、加强两岸合作交流4. “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施,为澳门发展谱写出了新的辉煌篇章,为国家发展增添了夺目光彩。我们坚信,澳门的明天与伟大祖国一样,一定会更加美好;澳门同胞的未来生活与全国各族人民一样,一定会更加幸福。关于澳门的“一国两制”方针特别性与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不同表现在( )A、社会制度 B、实施目的 C、设立区域 D、时间期限5. 2011年6月28日上午,我国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正式启动,来自首批试点城市北京、上海和厦门的290名游客,分别搭乘10架航班和1艘游轮前往台湾。个人游的启动( )①有利于台湾旅游业的发展②进一步发展了两岸关系③增进了台湾人民对“一国两制”的认同④再次证明两岸人民血浓于水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6.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②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③两岸“三通”终于变成了现实④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A、①④③②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7. 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各项条件中,最主要的是( )A、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B、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中国早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D、英、葡接受“一国两制”的构想8. 1979年1月1日,祖国大陆宣布:“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这一宣布( )A、放弃了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B、直接促成两岸的通航和通商 C、提出了和平解决港澳问题的设想 D、意味着统一祖国的方针调整9. 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10. “这一构想是没有先例的天才创造,为香港特殊的历史环境提供了富有想象力的答案。”对此理解正确的应是,这一构想( )①适用于处理中英两国的历史遗留问题②为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奠定基础③为和平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提供了范例④尊重了香港地区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1. “雨霁天晴,万紫千红增特色;凤鸣莺啭,三通两制促和平。”此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20世纪( )A、60年代末 B、70年代初 C、70年代末 D、80年代初12. 1982年12月,新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该规定为下列哪一方针政策提供了宪法依据(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原则13. 学习了“一国两制”后,四位同学分别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最符合“一国两制”理论的是( )A、甲:“一国两制”只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不适用于其他国家 B、乙:“一国两制”不会改变中国大陆的社会主义性质 C、丙:“一国两制”会很快改变港、澳、台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D、丁:“一国两制”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港澳回归问题14. 香港大会堂旁边的皇后码头不算精美的建筑,它仅有的历史价值是从前港督赴港履新登岸宣誓的地方。1953年因填海工程已拆过一次,当时也没有什么异议。当港府在2012年为了扩大填海,打算再次拆除皇后码头,却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强烈反对。年轻时可能在这里谈过恋爱;中环区的白领被上司责备或者奖赏,会到这里看海整理心情;也可能只是惨绿少年时代在这里毫无理由地发呆。更多的是家人亲友结婚时,在码头合影留念……。在拥挤的香港,码头这个角落始终宽阔地包容所有人。在香港出生成长打拼的这一代人,比上一代更看重香港是自己的家园。拆掉码头,意味着拆掉他们深爱的集体记忆。这表明( )A、港人对过去英国殖民者的留念 B、“港人治港”并没有真正实现 C、“一国两制”有利于香港稳定 D、港人对“自由港”的深深眷念15.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指出:“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此可知( )A、“一国两制”最早是由毛泽东提出来的 B、“一国两制”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C、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 D、毛泽东曾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16. 关于香港、澳门的回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我国彻底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 B、香港、澳门回归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 C、香港、澳门曾经分别是英国、荷兰的殖民地 D、香港、澳门回归后,与大陆一样实行社会主义制度17.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香港回归祖国②澳门回归祖国③“九二共识”的达成④“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④③①② D、②③④①18. 有学者认为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是中国未来统一的一种示范,一种模式或者一种标本。……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同时香港也是把中国领向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的基地和桥梁”。据此,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A、国家统一样本 B、社会制度示范 C、文明交流枢纽 D、经济发展标本19. 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获得大会通过,“一国两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基本政策。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是国共两党为实现第三次合作而提出的基本方针 B、它是维护边疆地区团结稳定的民族政策 C、港、澳的回归是这一构想的成功实践 D、它标志着中国顺利完成了统一大业20. 根据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共同之处是(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二、综合题
-
21.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义勇军进行曲》
材料三 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 “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指什么制度?请分别写出秦朝、元朝推行的最主要的地方管理制度。(2)、材料二中歌曲所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要历史事件面对最危险的时候,中国人万众一心、切实行动,建立起的战线名称是什么?(3)、材料三体现了中共和中央人民政府为结束海峡两岸分离状况,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目前,阻碍祖国统一的因素有哪些?22. 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早在明朝初期,钓鱼诸岛就已明确为中国领土,明、清两朝均将钓鱼诸岛划为我国海防管辖范围之内。近代日本窃取钓鱼诸岛屿,划归冲绳县管辖。
材料二 1943年12月中、美、英三国发表的《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将所窃取于中国的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就意味着日本将台湾、包括其附属的钓鱼诸岛归还中国。
材料三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强调指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儿女的共同心愿。”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近代日本是如何窃取中国钓鱼岛的?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国际法依据有?(2)、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和维护国家安全,建立起哪些基本政治制度?(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道路上,中国人民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成就取得的原因有哪些(4)、当前,影响祖国完全统一的最大问题是什么?这一问题解决的主要阻力是什么?为此中国政府在法律层面做了怎样的准备?23. 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迹,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一中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2)、书信往往带有浓厚的亲情、乡情,反映写信者的诚挚愿望。根据材料二,指出作者的政治愿望。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影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4.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百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强行攫取了台湾及澎湖列岛,使台湾人民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生活了半个世日本帝国主义……强行攫取了台湾及澎湖列岛,使台湾人民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生活了半个世纪之久。……五十年 前,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1945年10月25日,台湾与澎湖列岛重归中国版图,台湾同胞以此摆脱了殖民统治的枷锁。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
材料二 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实事求是,提出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论断和思想,确立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方针。
材料三 但是,值得所有中国人警惕的是,近年来台湾岛内分离倾向有所发展,“台独”活动趋于猖獗。某些外国势力进一步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这些活动不仅阻碍着中国和平统一的过程,而且成胁着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
——以上引自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
请回答:
(1)、一百多年前,日本是通过什么侵华战争、条约攫取了台湾与澎湖列岛的?(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邓小平提出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试说出这一方针成功运用的一个事例。(3)、根据材料三回答,影响台湾和平统一的主要障碍是什么?25.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率团使华,中英之间发生了所谓“礼仪之争”。清廷要求英使行外藩朝贡天朝的三跪九叩礼,英使以维护对等之独立英王的荣誉加以拒绝,结果是马戛尔尼行单膝下跪礼。英使向清政府提出允许英商在宁波等处贸易等要求,遭到清廷的全部拒绝。乾隆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法国人佩雷菲特在《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中写道:“英国人认为他们的权利,在于根据西方制订的规则让中国向国际贸易开放。马戛尔尼的一切做法都在否认中国文化的有效性。拒绝叩头,讨厌盘膝而坐,见到日常生活的场景傲慢地感到可笑,这些意味着:认为不能有几种文明,只有一种文明,即西方的文明。”
——摘自《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1784年,英国首相小威廉•皮特同意英美之间订立一个互惠商约,但是,英国船主们却强烈反对,谢菲尔德勋爵撰书宣称,根据《邦联条例》第九条规定,“国会不得签订商业条约以限制各州对外国人课以与本州人民同等的进口税及关税,或禁止任何种类货物或商品进出口之立法权。”因此,不存在美国用自己的关税或航海条约对仍然控制着美国市场的英国贸易进行报复的危险,美国国会在谈判商业方面的权力并不比调整州际贸易的权力更大,签订互惠商约毫无必要。后来制定的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八款第三项规定,“国会有权规定合众国与外国、各州间及与印第安部落之通商。”按照最高法院法官马歇尔的解释,商业不仅仅是贸易,“它是双方的相互交往”,是美利坚合众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国会的触角已伸到远离商业的领域,即国会有权控制州际交往的各个方面。
——摘自刘绪贻主编《美国通史》
材料三: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前提。邓小平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之一,也把它作为“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出发点之一。邓小平指出:“和平共处的原则不仅在处理国际关系上,而且在一个国家处理自己内政问题上,也是一个好办法。我们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同一问题,这也是一种和平共处”。在我国“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将突出表现为国家对阶级斗争的调节作用,而不是阶级压迫的作用。“一国两制”使大陆和港澳台同胞团结在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的旗帜下,扩大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对象和范围,突出了我国统一战线的民族的、爱国的性质。允许统一后的港澳台地区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并使这一制度同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同时并存,因而“一国两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资本主义的更充分、更长时期内、更高层次上的利用。
——摘自陈述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英“礼仪之争”反映的本质问题。(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美国《邦联条约》相比,1787年宪法关于美国国会权力的变化以及变化的意义。(3)、根据材料三,指出“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依据和理论上的发展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