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高一必修一第八章第二十五课两极世界的形成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15-08-1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二战后,和平学迅速在世界各地生根开花,有人认为和平分为“消极和平”和 “积极和平”,以下属于“消极和平”的是(   )

    A、美苏核军备竞赛 B、热战 C、不结盟运动 D、冷战
  • 2. 1946年初,美国外交官凯南首先提出“遏制政策”,被华盛顿当局积极采纳。“凯南本人……不相信苏联真的在为共产主义‘圣战’卖力”。这反映出美国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    )

    A、对抗共产主义 B、争夺世界霸权 C、实行政治封锁 D、采用经济制裁
  • 3.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向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宣读了一份咨文,他认为在世界上任何地区发生社会主义革命都会威胁美国的安全,对此美国必须提供援助,并认为这是美国的伟大责任,随即向希腊和土耳其两国提供了4亿美元的援助。对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两极对峙格局下大国关系的体现 B、意味着美苏“大国合作”政策的终结 C、体现了美国的霸权主义野心 D、成为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
  • 4.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公开宣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的压力。”这一讲话标志着(   )

    A、冷战序幕揭开 B、冷战正式开始 C、两极格局形成 D、北约建立
  • 5. 下边是关于马歇尔计划的一幅漫画,漫画中的拉网人说:“来吧,小鱼!”后来被拉进网的“小鱼”不可能包括 ( )

    A、英国 B、法国 C、联邦德国 D、民主德国
  • 6. 1947年2月21日,英国通知美国国务院,英国无力再对希腊和土耳其提供进一步的财政和军事援助,很快将从希腊撤退,希望美国从4月1号开始承担此前主要由英国在东地中海承担的抵抗共产主义的义务。这说明(   )

    A、英国放弃了对海外殖民地的控制 B、美国公开宣布把冷战作为基本国策 C、资本主义世界霸权已转移到美国 D、美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
  • 7. 下列关于两极格局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冲突加剧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 B、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 C、北约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D、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 8. “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进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该引文应出自(    )

    A、1946年丘吉尔在富尔顿发表的演说 B、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的演说 C、1947年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 D、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
  • 9. 二战结束后出现美苏两极格局的根本原因是(   )

    A、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被战争打破 B、美苏意识形态方面的对立 C、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D、美苏政治军事力量形成抗衡
  • 10.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这反映出在“冷战”时期(   )

    A、美苏的插手是地区冲突的根源 B、和平的力量时常占居着上风 C、军备竞赛造成各国财政的困难 D、军事的较量威胁到世界和平
  • 11. 1961年8月13日,当柏林市民一觉醒来突然发现在一夜之间,一道由铁网和水泥板构成的临时屏障横亘在柏林城中间,阻碍了东西部人民的交往,这就是柏林墙,它成为德国分裂的重要标志。造成德国分裂的主要原因是(    )

    A、东西德国经济水平的差异 B、美苏两国的冷战政策的产物 C、东西德国民族矛盾激化 D、二战达成的协议
  • 12. 某条约有如下内容:“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

    A、《北大西洋公约》 B、《华沙条约》 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D、《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 13. 下表为“马歇尔计划资金分配比”(截至1951年),这反映出马歇尔计划的主旨是( )

    输入原料和半制成品

    购买粮食、饲料及农业生产资料

    输入机械设备、车辆等重工业产品

    购买

    燃料

    其他

    26%

    24%

    15%

    12%

    23%

    A、向西欧倾销剩余商品 B、注重西欧生产的恢复 C、扶植并控制西欧国家 D、稳定欧洲的社会秩序
  • 14.

    下图是20世纪某一时期大国关系示意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甲是英国、乙是中国、丙是法国 B、甲是日本、乙是苏联、丙是美国 C、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 D、甲是苏联、乙是日本、丙是中国
  • 15. 1947年3月,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演说,明确宣布:“援助那些自由人民,他们正在抵御少数武装力量或者外部压力试图强加给他们的征服。”这一演说(   )

    A、意味着两级格局最终形成 B、有利于维护地区之间的和平 C、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D、反映了美国的全球扩张政策
  • 16. 请将下列国际组织或运动,按照其成立时间先后排序(     )

    ①华约     ②北约     ③欧共体     ④不结盟运动形成

    A、②①④③ B、④①②③ C、②④③① D、④②①③
  • 17. “这不仅改变了美国过去在和平时期不参加美洲大陆以外任何军事集团的传统对外政策,而且标志着美国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战略部署业已初步完成。”这评论的是(   )


    A、杜鲁门主义提出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北约组织成立 D、柏林危机的爆发
  • 18. 《全球通史》谈到:“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就在欧洲诸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时,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独立。……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这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是基于( )

    A、社会制度对立和意识形态分歧 B、两极格局下美苏冷战对峙 C、北约和华约军事政治集团对峙 D、西方文明优于东方文明
  • 19. 史学家甲:“美国企图保障其在全球的贸易利益,是冷战最主要的起因”;史学家乙:“冷战应归咎于美苏双方的误解与反应,两方都应对冷战负责”。以下选项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恰当的是( )

    A、史学家甲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分析历史 B、史学家甲应用整体史观诠释历史 C、两位史学家分别代表不同国家的利益 D、两位史学家分析视角有较大不同
  • 20. “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这段演说出自(   )

    A、斯大林 B、丘吉尔 C、杜鲁门 D、马歇尔

二、综合题

  • 2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说明要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土耳其;宣称世界又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因而“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的政府企图的自由民族”,他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并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

    材料二    尼克松说:美国不再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的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的、经济的援助。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员的主要责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

    材料三    美国总统卡特1980年1月在国情咨文听提出:“外部势力攫取控制波斯湾地区的任何企图,都将被看作是对美国根本利益的进攻。对于这种进攻,美国将使用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任何必要手段,予以击退。”……这是对尼克松主义以来美国推行避免卷入局部的地区性冲突政策的一种修正。

    ――《战后国际关系》

    请联系所学知识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杜鲁门主义的核心是什么?


    (2)、材料一、二表明,美国的对外政策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表明美国的对外政策与材料二相比有什么变化?


  •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面是台湾中学历史教科书1949年后的中国历史目录摘编。

    第三节 中共政权的演变:第一、中共政权的建立与巩固;第二、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民国55~65年+;第三、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摸索;第四、创造两岸双蠃,华人屹立世界:

    ①两岸关系的发展

    a军事冲突时期(38——67年)

    b冷战对峙时期(68——75年)

    c交流对谈时期(76年迄今)

    ②影儿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内外因素

    a国际因素

    b中共对台政策

    c台湾内部因素

    ③两岸交流的现况

    ④当前的两岸问题  焦点:统独之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 2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20世纪中,1917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就在这一年,两个欧洲以外的大国——苏联和美国——踏进历史的主流,宣告两个对立世界的意识形态出现。……严格意义上的冷战,从191 7年就已经开始,然而只是在1945年以后,人们才感觉到……1945年后,苏联仍是一个地区性强国,“安全”对其而言意味着它的边界上都是一些“友好”的邻国。而美国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大国,“安全”对其而言则意味着一个金钱.货物和人才都能自由交换的开放的世界。

    ——摘编目约翰·W·梅森《冷战(1945—1991)》

    材料二: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北约的成员因由原来的12个增加到1 5个,苏联把东欧国家组织起来,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在争夺势力范围和影响的斗争中,爆发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冷战开始初期,美国就颁布法令和法规,严格控制对苏联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贸易。美国颁布了一系列反共、防共的法律和法令。苏联搞阶级斗争扩大化,冤假错案时有发生。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三:亨廷顿明确指出,冷战结束后,他要寻找一种新的范式去取代已经过时的冷战范式,认为主导人类引发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政治因素或者经济因素,而将是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亨廷顿的文明观的政治倾向十分明显,这从他向美国政府提出的建议中就可以一览无遗:限制儒教国家和伊斯兰教国家扩大军事力量……现实地缘政治表明:文明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单位,国冢仍然是划分世界的基本尺度。正像冷战时期的世界并未以意识形态的阵营为基本政治单位那样。

    ——摘编自方永刚、唐复全《大国遥鹿新地缘政治 》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1917年苏联是如何踏进历史的主流的? 1945年后苏联和美国为了各自的“安全”而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2)、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表现。


    (3)、关于冷战后导致世界冲突的根源,材料三中有哪几种观点?


  • 24. 在20世纪近一半的时间里,冷战不仅塑造了当时的国际关系格局,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卷入冷战国家的发展。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一定意义上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兴起和它们之间的冷战是现代世界历史的必然。在这历史演进过程中,就国际体系构造而言,冷战来自19世纪期间开始、并且愈益加速的国际权势分布的极化趋势。人口、经济技术、自然资源和地缘政治等几大方面的要素作为深层原因,两次世界大战作为极其有力和急剧的催化剂,造就了几个世纪里世界政治的头等重大事态之一,那就是现代国际体系传统中心欧洲的权势迅速衰落,“侧翼大国”美苏的权势勃然兴盛。另一方面,美苏冷战还在相当大程度上孕育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苏关系史:从列宁对威尔逊,到斯大林对罗斯福,日后美苏冷战的一个基本动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包括国际政治观)的摩擦、抵触和对立,都显得至关紧要,尽管它们并非唯一的动因,而且并不总是排斥两国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达成妥协和进行协调,甚至形成对世界命运头等重要的战时同盟。然而,意识形态对立与基本地缘政治环境中的超级大国利益竞争等因素结合在一起,决定性地促成了美苏冷战。

    ——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二  1993年年末,比尔·克林顿曾脱口而出地说:“啊,我想念冷战。”确实,二战后美苏两国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除了给一些国家提供发展机遇外,还给了美国国力发展以多方面的刺激。有一个美国人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对于美国这样具有多样性的国家,只有外部的各种挑战可以使它团结起来”。“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现在看来仿佛是一种奇思异想,许多美国人在50年代和60年代把两种制度的竞赛锁定为一种显示优越性的。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受到苏联挑战的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找到了帮助那些受压制者的‘国家安全’的理由。”

    ——齐世荣《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1)、据材料一,概括美、苏冷战的主要原因。从经济运行模式的角度看,冷战的实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以“冷战的后果”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思维完整;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以内。)


  •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民主党人杜鲁门认为,在世界上任何地区发生社会主义革命,“无论是通过直接侵略还是间接侵略,将极权主义政权强加给自由国家人民,都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从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美国要担当“世界警察”的责任,“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们的自由。如果我们领导不力,我们就可能危及世界和平”。“杜鲁门主义”是美苏之间“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为贯彻杜鲁门主义的原则,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在军事方面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0年发动朝鲜战争,威胁中国,导致中美关系紧张。

    材料二    1969年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关国总统时,美国二战后两度介入战事的恶果在国内日益突显,再加上美苏争霸的态势以及世界局势的变化,迫使60年代末的美国对外战略已到了非调整不可的地步。1969年7月25日,尼克松在出访途中提出美国在亚洲的新政策,其要点是:越战结束后,美国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并恪守业已承担的条约义务。但除非受到核大国的威胁,美将鼓励其亚洲盟友自己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的责任。1970年2月8日,尼克松在向国会提交的第一篇国情咨文中,把只是针对亚洲的新政策正式发展为美国新的全球战略即“尼克松主义”,宣布要以“伙伴关系”、“实力”、“谈判”三原则作为尼克松主义的“三个支柱”。其内容是:美国从实力地位出发,通过对话和谈判稳住苏联;承认西欧、日本同美国的“伙伴关系”,来获得盟国的支持,牵制苏联,达到战略收缩的目的;同时利用中苏矛盾,制约苏联,使美国在外交上有更大的主动权。并指出,其中心点是,美国将不再承担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赵平安、张仲明等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政治

    和国际关系》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杜鲁门主义”和“尼克松主义”的异同。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尼克松主义”出台的历史背景,并简析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