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13.1 物体的内能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18-08-31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有关温度、热量、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同时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热量,但内能一定增加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增加,但一定吸收热量 D、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自发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 2. 如图所示,在大口厚玻璃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并滴入几滴酒精,塞紧塞子后,用气筒往瓶内打气,当塞子跳出时,看到瓶口有白雾出现,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往瓶内打气时,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 B、往瓶内打气时,瓶内气体内能变小 C、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温度降低 D、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对外做功
  • 3. 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内能可自动地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 B、温度越高的物体所含的热量越多 C、双手互搓,手的内能不会增加 D、物体的温度为0℃时内能为零
  • 4. 质量相等的铜和铝(铜的比热容小于铝) ,放出相等热量后相接触,热传递的方向是
    A、从铜传给铝 B、从铝传给铜 C、不发生热传递 D、不能确定
  • 5. 笔记本电脑发热会影响使用寿命.如图是一款笔记本电脑散热支架,通过导线与电脑连接时,五个风扇就转动起来,从而帮助电脑散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风扇转动的原理是电磁感应 B、风扇之间一定串联 C、风扇在工作时主要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D、电脑是通过与空气之间的热传递来散热的
  • 6. 在热传递过程中,被传递的是(   )
    A、质量 B、温度 C、比热容 D、能量
  • 7. 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内能是物体做机械运动时所具有的能 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C、物体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少,当降到0℃时物体就不具有内能了 D、物体运动得越快,举得越高,内能越大
  • 8. 下列属于通过做功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在火炉上烧水,水温升高 B、感冒发烧,用冷毛巾敷额头 C、用气筒给轮胎打气,气筒壁发热 D、炎热的夏天,柏油路面温度升高
  • 9. 关于内能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块内能为零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C、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
  • 10. 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B、0℃的冰块,可能向外放出热量 C、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可能会发生热传递 D、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大
  •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热时,温度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B、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热量,但内能一定增加 C、燃料不完全燃烧时的热值比完全燃烧时的热值小 D、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

二、填空题

  • 12. 如图所示,将一根铁丝用手快速反复弯折数十次,铁丝弯折处会发热,铁丝的内能将 . 这个实验说明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 13. 在建设施工中,我们经常看见工人用切割机切割水泥路面,工人师傅在施工时要不断向锯片上浇水,否则会很快损坏锯片,这是通过的方式,使锯片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向锯片浇水,是通过的方式使其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 14. 因地球环境破坏,全球气候普遍变得恶劣,今年夏天印度某些区域异常炎热,气温高达50 ℃,道路开始熔化,如图所示,太阳暴晒后的路面材料温度急升,材料内能(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这是通过(填“热传递”或“做功”)方式改变了材料的内能.

  • 15. 大型载重汽车下坡时间较长时,为防止刹车片过热造成刹车失灵,要向刹车片和轮胎喷水降温。刹车片过热是通过的方式增加内能的;水喷到刹车片上时,看到热气腾腾,是利用水的(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过程吸热,来降低刹车片的温度。

三、简答题

  • 16. 小明和小刚为一件事争论起来.小明说:“零摄氏度的水和零摄氏度的冰的温度是一样的,因此,它们的内能是一样的”.小刚说:“不对,它们的内能是不一样的.”你认为他俩谁说得对?说出你的理由.

四、实验题

  • 17. 晓松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气压式喷雾器和数字式温度计验证“做功与物体内能变化关系”(如图)

        

    (1)、先安装好器材,关闭喷雾器的阀门,用数字温度计测出喷雾器内空气的温度,如图(a),手压活塞快速打气,如图(b)所示。

    实验现象:

    说明:。   

    (2)、然后,打开喷嘴处的阀门,迅速放出喷雾器内的气体,如图(c)所示。

    实验现象:

    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