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散步》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18-08-2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运用
-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chāi sàn一家人,分成两路,gè dé qí suǒ , 终不愿意。我决定wěi qu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2)、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shuǐ bō lín lín的鱼塘。(3)、yī shà shí , 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2. 下列划线字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铺着(pū) 霎时(shà) 嫩芽(nèn) 拆散(chāi) B、斗笠(lì) 惬意(xiá) 委屈(wěi) 粼粼(lín) C、处份(fèn) 分岐(qí) 桑树(sāng) 责任(zé) D、咕咕(gǔ) 必竟(bì) 强壮(qiáng) 蹲下(dūn)3. 下列字形全正确的一项是( )A、眼花潦乱 鞠躬 狼籍 渊博 B、永保青春 袒露 倘佯 臃肿 C、热汗涔涔 祈祷 憔淬 干瘪 D、众说纷纭 肃穆 澄清 酝酿4. 给下边句子中划线的词选择恰当的一项。
(1)、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A、相信并佩服 B、相信而服务 C、相信而听从 D、相信并服帖(2)、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 )A、挺立 B、勉强支撑 C、挺拔 D、很,非常5.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忍受、耐心、支持) B、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使受到委屈) C、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像鱼鳞一样的波纹) D、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 , 终不愿意。(每个人都得到合适的安顿)6. 下列各句中的“熬”字和“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字意义不相同的一句是( )
A、为了写好报告,他又熬了一个通宵。 B、小米熬成的稀饭,吃起来真香。 C、小媳妇熬成婆。 D、回头想想,那年岁还不知怎么熬过来的。7. 根据课文《散步》内容,将下面的文章情节补充完整。“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一起散步—— ——————————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二、现代文阅读
-
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散步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qí: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lín lín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⑧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qí
lín lín
分
水波
(2)、说说第③段划线句中划线字的表达作用。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3)、第⑦段划线句属于描写,在本文中起的作用是。(4)、选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A、“我”母亲是一位善解人意的慈祥老人,儿子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 B、“母亲”开始要走大路,后来改变主意要走小路的原因是拗不过孙儿的强烈要求。 C、“整个世界”是由上一代、中年一代、下一代组成,而中年一代不仅要承担抚养下一代的责任,更要承担赡养上一辈的责任。 D、本文揭示了温馨和谐、尊老爱幼的主旨。(5)、我们都有一个幸福家庭,只要你用心观察,亲情无处不在,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家庭中的亲情故事。(要求:叙事表达亲情,语言表达流畅,30字以上,不得说散步)
9. 【类文拓展】散 步
龙应台【注】
①回屏东看母亲之前,家萱过边境来访。细致的她照例带了礼物。一个盒子上写着”极品燕窝”,我打开看了一下,黑溜溜的一片,看不懂。只认得盛在瓷碗里头加了冰糖的白糊糊又香又甜的燕窝。不过,家萱当然是送给母亲吃的,我不需操心。
②她又拿出一个圆筒,像是藏画的。一卷纸拿出来,然后一张一张摊开,她说:“我印得多了,想想也许你妈可以用。”
③海报大小的白纸,印着体积很大、油墨很浓的毛笔字,每一张都是两三行,内容大同小异:
最亲爱的妈妈:
我们都是您含辛茹苦抚养大的。
我们感念您。
我们承诺:您所有的需要,都由我们承担。
请您放心。相信我们对您的深爱。
您的孩子:家萱 家齐 家仁
④我看着家萱,忍不住笑。上一回,我们在交换“妈妈笔记”时,她说到八十岁的母亲在安养院里如何如何地焦虑自己没钱,怀疑自己被儿女遗弃,而且一转身就忘记儿女刚刚来探视过而老是抱怨孩子们不记得她。我拿出自己“制造”的各种银行证明、抚养保证书,每一个证明都有拳头大的字,红糊糊、官气赫赫的印章,每一张都有一时的“安心”作用。没想到家萱进步神速,已经有了独家的海报!
⑤“是啊,”她笑着说,“我用海报把她房间的墙壁贴得满满的。她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可以一张一张读,每一张我们姐弟都给签了名。”“有效吗?”我问。她点头,“还真有效,她读了就安心。”“你拿回屏东,贴在你妈房里吧。”
⑥她的笑容,怎么看都是苦的。我也发现,她的白发不知何时也多了。
⑦我把这些海报一张一张拾起,一张一张叠好,卷起,然后小心地塞回圆筒。摇摇头,“妈妈又过了那个阶段了。她已经忘了字了。我写的银行证明,现在她也看不懂了。”
⑧回到屏东,春节的爆竹在冷过头的冬天,有一下没一下的,凉凉的,仿佛浸在水缸里的酸菜。陪母亲卧床,她却终夜不眠。窗帘拉上,灭了大灯,她的两眼晶亮,瞪着空蒙蒙的黑夜,好像瞪着一个黑色的可以触摸的实体。她伸出手,在空中捏取我看不见的东西。她呼唤我的小名,要我快起床去赶校车,不要迟到了,便当已经准备好。她说隔壁的张某某不是个东西,欠了钱怎么也不还。她问,怎么你爸爸还没回家,不是说理了发就马上回来吗?
⑨我到厨房拿热牛奶给她喝。她不喝。我抚摸她的手,拍她的肩膀,像哄一个婴儿,但是她安静了一会儿又开始躁动。我不断地把她冰冷的手臂放回被窝里,她又固执地将我推开。我把大灯打开,她的幻觉消失,灯一灭,她又回到四十年前既近又远、且真且假的彷徨迷乱世界。
⑩大年初三,二〇〇八年的深夜,若是从外宇宙看过来,这间房里的灯亮了又暗,暗了又亮,一整夜。清晨四时,我下了床,光脚踩在冰冷的地板上,说:“妈,既然这样,我们干脆出去散步吧。”帮她穿上最暖的衣服,围上围巾,然后牵着她的手,出了门。
⑪ 冬夜的街,很黑,犬吠声自远处幽幽传来,听起来像低声呜咽,在解释一个说不清的痛处。
⑫ 路底有一家灯火通明的永和豆浆店,我对她说:“走吧,我带你去吃你家乡浙江淳安的豆浆。”她从梦魇中醒来,乖顺地点头,任我牵着她的手,慢慢走。空荡荡的街,只有我,和那生了我的女人。
(选自龙应台《目送》,有删改)
【注】龙应台:中国台湾著名女作家。文中家萱是她的好友。
(1)、文章接近结束才写到散步的内容,却以“散步”为题,你是怎么理解的?(2)、第 ⑪ 段作者描写“冬夜的街”和“犬吠声”有什么用意?(3)、比较下列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甲句在表达上的好处。甲 我把这些海报一张一张拾起,一张一张叠好,卷起,然后小心地塞回圆筒。
乙 我把这些海报一张张拾起,一张张叠好,卷起,然后塞回圆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