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18-08-2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运用

  • 1. 对《天净沙 秋思》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这首元曲描写的秋天黄昏天涯游子奔走他乡景象。 B、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一幅温馨明净的生活情景,反衬了游子的思乡之悲。 C、夕阳西下,渲染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为游子行走他乡创设了场景。 D、这首元曲都在写景,没有一句抒情的句子。
  • 2.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这是一首触景生情的写景诗,在春夏之交作者泊舟北固山下,眼望长江两岸的风景,抒发思乡的愁绪,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B、开头两句点明题意,“客路”与“行舟”暗含着诗人旅居在外、神驰故里的漂泊情思,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C、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其中“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写出春潮涌涨、江水浩荡的壮观景象,为下联描写作了铺垫。 D、颈联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拟人化语言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感,蕴含一种自然的理趣。
  • 3. 下面是对散曲《天净沙·秋思》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B、第二句用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无思乡之情。
  • 4. 《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 5. 按照要求填空。

    《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是:

二、诗歌鉴赏

  • 6.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昏鸦”“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2)、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 B、“小桥”“流水” “人家”描写了作者记忆中的故乡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C、“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的作者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作者的疲惫、困乏。 D、“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作者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 7. 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完成下列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风正”,
    (2)、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
  • 8. 赏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请用“/”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三处)
    (2)、有人认为“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闻”字用得很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3)、请简要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
  • 9.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中“澹澹”的意思是
    (2)、本诗共七联,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象,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