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山东省滨州市联考七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7-02-2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有关古代原始居民北京人生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制作磨制石器 B、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 C、将石珠钻孔做成饰品 D、用骨针缝衣服
  • 2. 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  )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 3. 传说中,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  )

    A、尧帝 舜帝 B、舜帝 黄帝 C、禹帝 炎帝 D、黄帝 炎帝
  • 4. 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农业生产的出现 B、火的使用 C、建造房屋 D、使用陶器
  • 5.

    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 6. 文物是考证历史的重要资料.下面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  )

    A、半坡彩陶 B、大汶口黑陶 C、司母戊鼎 D、毛公鼎
  • 7.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

    A、炎黄战蚩尤 B、商汤灭夏 C、牧野之战 D、春秋争霸
  • 8. 在夏商西周时期,王和大小贵族拥有很多奴隶。奴隶的主要来源是(  )

    A、战俘和罪徒 B、平民 C、没落的贵族 D、
  • 9.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制度的出现(  )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种姓制
  • 10. 《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

    A、晋文公称霸 B、齐桓公称霸 C、勾践称霸 D、楚庄王称霸
  • 11. 从西周时期成千上百奴隶在一起耕作(千耦其耘)到战国时期以个体家庭为生产单位(个体农耕),这种耕作方式变化的原因是(  )

    A、磨制石器代替打制石器 B、青铜器代替石器 C、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D、奴隶获得了自由
  • 12.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商鞅变法的依据。商鞅的下列变法措施,旨在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   )

    A、改革土地制度 B、奖励军功 C、重视农业 D、建立县制
  • 13. 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B、实行商鞅变法 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D、牛耕得到推广
  • 14.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奖励军功 D、建立县制
  • 15. 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A、诸侯争霸 B、百家争鸣 C、商鞅变法 D、生产力发展
  • 16.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 17. 在“百家争鸣”的时代,社会影响最大的是儒墨两家,故有“非儒即墨”之说。然而秦朝统治者践行的却是法家思想,其原因在于(  )

    A、主张兼爱反对战争 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C、提倡法治专制集权 D、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 18.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庄子
  • 19.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化水害为水利的著名工程。中国先民兴建的下列工程中也具有这一特点的是(  )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赵州桥
  • 20. 秦朝“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于是(  )

    A、建立皇帝制 B、确立丞相制 C、推行郡县制 D、强化监察制
  • 21. 严格官员管理,健全监察制度是防止政府权力被滥用的重要途径。为此,秦始皇时期设立了(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门下省 D、军机处
  • 22. 秦王嬴政顺应历史潮流,最终灭六国、统一天下的时间是(  )

    A、公元前231年 B、公元前230年 C、公元前220年 D、公元前221年
  • 23. 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  )

    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诸侯争霸局面 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商业繁荣局面
  • 24. 秦为了统一文字,规定把哪一种字体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

    A、大篆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 25. 秦国先后兼并的国家是(  )

    A、赵﹣魏﹣韩﹣楚﹣燕﹣齐 B、楚﹣燕﹣齐﹣赵﹣魏﹣韩 C、韩﹣赵﹣魏﹣楚﹣燕﹣齐 D、赵﹣魏﹣韩﹣燕﹣楚﹣齐

二、材料分析题

  •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读图

    材料二: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了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1)、为了将材料一中图片的信息补充完整,①、②处应填写的制度和人物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诸侯在接受周天子分封的同时必须向周天子承担哪些义务?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说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及其作用。

  • 27.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二:  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一中所反映的两项变法内容是什么?

    (2)、公元前350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顷,宅九亩。你觉得张三是因为哪一项改革措施而获得爵位和田产的?

    (3)、材料二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次变法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4)、你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请说明理由。

  • 28.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学礼,无以立”。

    材料二:  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位思想家的名言?请说出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2)、请说出材料一中思想家关于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著名言论或主张。(至少两条)

    (3)、材料二中的“他”是谁?请说出他在治理国家问题上的主张。

    (4)、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如何评价“诸子百家”之间的“争鸣”?

  • 2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胡曾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秦王”“秦皇”指的是谁?

    (2)、“秦王扫六合”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秦朝建立后,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国家的统治?

    (3)、材料二中“防胡万里城”的诗句反映了哪一史实?诗人是怎么看待这一措施的?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位威名赫赫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