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实验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7-02-13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我们生活在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爆竹爆炸 B、木炭燃烧 C、钢水浇铸 D、葡萄酿酒2. 用水灭火,水的主要作用是( )A、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B、使大火隔离空气中的氧气 C、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物质 D、降低温度到燃烧物的着火点以下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
称量氯化钠 D、
闻气体
4. 2010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发现石墨烯的开创性研究者,石墨烯是首个发现的二维空间材料,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制得.金刚石、石墨、C60和石墨烯的结构示意图分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石墨剥离制成石墨烯是物理变化 B、这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C、这四种物质的结构中都是每个碳原子连接3个碳原子 D、这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5. 下列微粒符号中,对“2”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2Cu中的“2”表示2个铜元素 B、H2S中的“2”表示硫化氢中含有2个氢原子 C、Fe2+中的“2”表示每个亚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 D、S2﹣中的“2”表示﹣2价的硫元素6. 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 D、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7.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氧气、水、冰水混合物 B、氖气、氯化铵、过氧化氢溶液 C、氯气、氯化钠、空气 D、金刚石、氧化汞、石灰水8. 决定元素的种类和元素化学性质的分别是( )A、核内中子数和最外层电子数 B、核电荷数和最外层电子数 C、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和微粒所带电荷数9. 如图是通过红磷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锥形瓶内红磷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B、红磷燃烧结束,锥形瓶应冷却后再放在天平上称量 C、实验过程中气球先变大后变瘪 D、瓶底的细砂起隔热作用10. 小明同学对所学的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物质与用途
B.安全常识
稀有气体﹣﹣焊 接金属的保护气
乙醇汽油﹣﹣汽车燃料
煤气泄漏﹣﹣关闭气阀、严禁烟火
电路失火﹣﹣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C.物质的分类
D.物质鉴别
混合物﹣﹣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区别醋酸和酒精﹣﹣闻气味
区别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检验
A、A B、B C、C D、D二、填空题
-
11. 水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依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1)、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组成,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a收集到的气体是 , a、b两试管气体的体积比是 .(2)、将“嫦娥一号”送上太空的火箭推力巨大,因为它所使用的燃料是液氢、助燃剂是液氧,则液氢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为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某实验小组从小河中取了水样,观察到水样浑浊,呈黄色,有异味,有固体小颗粒.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步骤:
①加入活性炭吸附水中的颜色和异味;
②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填操作名称),除去了水样中的固体小颗粒,若进行完该操作后,发现滤液仍旧浑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4)、自来水厂用二氧化氯消毒杀菌,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 , 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5)、井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日常生活中使用硬水会带来许多麻烦,家庭生活中常用来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 .12. 根据“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一氧化碳可作燃料,体现了一氧化碳的性.(2)、石墨可做电极,是利用了石墨的性.13. 以柴油为燃料的汽车加装尿素箱可使尾气排放达“国四”标准.其工作原理是:(1)、将尿素溶液均匀喷人热的尾气中,并释放出氨气,其反应方程式为:CO(NH2)2+X═CO2+2NH3则X的化学式为 .(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氨气使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快速转化成无害的氮气和水蒸气,水蒸气可吸收尾气中的烟尘,减少PM2.5排放.请写出氨气和N2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实验题
-
14.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② .(2)、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在进行制取氧气的操作时,加入药品之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3)、查阅资料:相同条件下,氨气(NH3)的密度比空气小,且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可制取氨气.
根据所查资料,制取氨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填序号,如果没有合适选项请选E并在方框中画出合适的装置).
(4)、如表是某同学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测定的实验数据.MnO2与KClO3的质量比
1:40
1:20
1:10
1:5
1:3
1:2
2:3
1:1
2:1
生成1LO2所需的时间(s)
124[来
79
50
54
75
93
106
153
240
①据上表可知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为时,反应速率最快;
②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用量(填“是”或“不是”)越多越好.
15. 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运动实验”(1)、图I是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大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 , 此实验说明分子 . 但是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并进行如下操作: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2)、【分析讨论】①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
②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
③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四、计算题
-
16.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某同学取质量为x的高锰酸钾加热,记录产生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t0﹣t1和t4﹣t5时段固体质量都不变,为什么?(2)、请根据图中数据计算高锰酸钾的质量x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3)、请在图2坐标中,画出固体中锰元素质量在t0﹣t5时段变化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