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备考专题复习:动点综合问题

试卷更新日期:2017-02-08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如图,Rt△ABC中,AB⊥BC,AB=6,BC=4,P是△ABC内部的一个动点,且满足∠PAB=∠PBC,则线段CP长的最小值为(  )


    A、32 B、2 C、81313 D、121313
  • 2.

    如图,在△ABC中,AB=10,AC=8,BC=6,以边AB的中点O为圆心,作半圆与AC相切,点P,Q分别是边BC和半圆上的动点,连接PQ,则PQ长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是(  )


    A、6 B、2 13 +1 C、9 D、322
  • 3.

    如图,将边长为10的正三角形OAB放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C是AB边上的动点(不与端点A,B重合),作CD⊥OB于点D,若点C,D都在双曲线y= kx 上(k>0,x>0),则k的值为(  )


    A、25 3 B、18 3 C、9 3 D、9
  • 4.

    如图,已知在Rt△ABC中,∠ABC=90°,点D沿BC自B向C运动(点D与点B、C不重合),作BE⊥AD于E,CF⊥AD于F,则BE+CF的值(  )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先变大再变小
  • 5.

    如图,点P是矩形ABCD的边AD上的一动点,矩形的两条边AB、BC的长分别是6和8,则点P到矩形的两条对角线AC和BD的距离之和是(  )


    A、4.8 B、5 C、6 D、7.2
  • 6.

    如图,在周长为12的菱形ABCD中,AE=1,AF=2,若P为对角线BD上一动点,则EP+FP的最小值为(  )

    A、1 B、2 C、3 D、4
  • 7.

    如图,在△ABC中,AB=AC=5,BC=8,D是线段BC上的动点(不含端点B、C).若线段AD长为正整数,则点D的个数共有(  )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 8.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cm,动点P从点A出发,在正方形的边上沿A→B→C的方向运动到点C停止,设点P的运动路程为x(cm),在下列图象中,能表示△ADP的面积y(cm2)关于x(cm)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A、 B、 C、 D、
  • 9.

    如图,O是边长为4cm的正方形ABCD的中心,M是BC的中点,动点P由A开始沿折线A﹣B﹣M方向匀速运动,到M时停止运动,速度为1cm/s.设P点的运动时间为t(s),点P的运动路径与OA、OP所围成的图形面积为S(cm2),则描述面积S(cm2)与时间t(s)的关系的图象可以是(  )

    A、 B、 C、 D、
  • 10.

    如图,在△ABC中,∠B=90°,tan∠C= 34 ,AB=6cm.动点P从点A开始沿边AB向点B以1cm/s的速度移动,动点Q从点B开始沿边BC向点C以2cm/s的速度移动.若P,Q两点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在运动过程中,△PBQ的最大面积是(  )

    A、18cm2 B、12cm2 C、9cm2 D、3cm2
  • 11.

    如图,点A的坐标为(0,1),点B是x轴正半轴上的一动点,以AB为边作等腰直角△ABC,使∠BAC=90°,设点B的横坐标为x,点C的纵坐标为y,能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 12.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B=90°,AB=AD=5,BC=4,M、N、E分别是AB、AD、CB上的点,AM=CE=1,AN=3,点P从点M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MB﹣BE向点E运动,同时点Q从点N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折线ND﹣DC﹣CE向点E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后,另一个点也停止运动.设△APQ的面积为S,运动时间为t秒,则S与t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

  • 13.

    如图所示,已知点C(1,0),直线y=﹣x+7与两坐标轴分别交于A,B两点,D,E分别是AB,OA上的动点,则△CDE周长的最小值是


  • 14.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B分别在x轴,y轴上,点A的坐标为(﹣1,0),∠ABO=30°,线段PQ的端点P从点O出发,沿△OBA的边按O→B→A→O运动一周,同时另一端点Q随之在x轴的非负半轴上运动,如果PQ= 3 ,那么当点P运动一周时,点Q运动的总路程为


  • 15.

    如图,在Rt△ABC中,∠A=90°,AB=AC,BC=20,DE是△ABC的中位线,点M是边BC上一点,BM=3,点N是线段MC上的一个动点,连接DN,ME,DN与ME相交于点O.若△OMN是直角三角形,则DO的长是

  • 16. 如图,MN是⊙O的直径,MN=4,∠AMN=40°,点B为弧AN的中点,点P是直径MN上的一个动点,则PA+PB的最小值为

  • 17. 如图,直线y=﹣ 34x+3 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点Q是以C(0,﹣1)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一动点,过Q点的切线交线段AB于点P,则线段PQ的最小是

三、综合题

  • 18.

    如图,AB是⊙O的直径,点P是弦AC上一动点(不与A,C重合),过点P作PE⊥AB,垂足为E,射线EP交 于点F,交过点C的切线于点D.

    (1)、求证:DC=DP;

    (2)、

    若∠CAB=30°,当F是 的中点时,判断以A,O,C,F为顶点的四边形是什么特殊四边形?说明理由.

  • 19.

    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P为正方形内一动点,若点M在AB上,且满足△PBC∽△PAM,延长BP交AD于点N,连结CM.

    (1)、如图一,若点M在线段AB上,求证:AP⊥BN;AM=AN;

    (2)、①如图二,在点P运动过程中,满足△PBC∽△PAM的点M在AB的延长线上时,AP⊥BN和AM=AN是否成立?(不需说明理由)

    ②是否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使得PC= 12 ?请说明理由.

  • 20.

    如图1,抛物线y=ax2﹣6x+c与x轴交于点A(﹣5,0)、B(﹣1,0),与y轴交于点C(0,﹣5),点P是抛物线上的动点,连接PA、PC,PC与x轴交于点D.


    (1)、求该抛物线所对应的函数解析式;

    (2)、若点P的坐标为(﹣2,3),请求出此时△APC的面积;

    (3)、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x轴于点H,交直线AC于点E,如图2.

    ①若∠APE=∠CPE,求证: AEEC=37

    ②△APE能否为等腰三角形?若能,请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 21.

    如图,在Rt△ABC中,∠ACB=90°,AC=5cm,∠BAC=60°,动点M从点B出发,在BA边上以每秒2cm的速度向点A匀速运动,同时动点N从点C出发,在CB边上以每秒 3 cm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0≤t≤5),连接MN.

    (1)、若BM=BN,求t的值;

    (2)、若△MBN与△ABC相似,求t的值;

    (3)、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ACNM的面积最小?并求出最小值.

  • 22.

    如图1,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过点A(3,0),B(0,4)两点,动点P从A出发,在线段AB上沿A→B的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过点P作PD⊥y于点D,交抛物线于点C.设运动时间为t(秒).


    (1)、求二次函数y=﹣x2+bx+c的表达式;

    (2)、连接BC,当t= 56 时,求△BCP的面积;

    (3)、

    如图2,动点P从A出发时,动点Q同时从O出发,在线段OA上沿O→A的方向以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当点P与B重合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连接DQ,PQ,将△DPQ沿直线PC折叠得到△DPE.在运动过程中,设△DPE和△OAB重合部分的面积为S,直接写出S与t的函数关系及t的取值范围.


  • 23. 已知二次函数y=ax2﹣2ax+c(a<0)的最大值为4,且抛物线过点( 72 ,﹣ 94 ),点P(t,0)是x轴上的动点,抛物线与y轴交点为C,顶点为D.

    (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顶点D的坐标;

    (2)、求|PC﹣PD|的最大值及对应的点P的坐标;

    (3)、设Q(0,2t)是y轴上的动点,若线段PQ与函数y=a|x|2﹣2a|x|+c的图象只有一个公共点,求t的取值.

  • 24. 如图,△ABC中,∠BAC=120°,AB=AC=6.P是底边BC上的一个动点(P与B、C不重合),以P为圆心,PB为半径的⊙P与射线BA交于点D,射线PD交射线CA于点E.

    (1)、若点E在线段CA的延长线上,设BP=x,AE=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
    (2)、当BP=2 3 时,试说明射线CA与⊙P是否相切.
    (3)、连接PA,若SAPE= 18 SABC , 求BP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