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3.9阿长与《山海经》同步测试
试卷更新日期:2017-02-04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改正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
①……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母。
②都是些烦锁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③他是一个胖胖的,和爱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
④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玩皮。
2. 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惊骇(hài) 孤蠕(shuāng) 疮疤(chuāng) B、掳去(1ǔ) 惧惮(dàn) 憎恨(zèng) C、絮说(xù) 诘问(jié) 霹雳(pī) D、粗拙(zhuō) 烦琐(suǒ) 陆玑(jī)3. 结合语境,解释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1)、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 , 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①切切察察:
②絮说:
(2)、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顺顺流流:
(3)、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谋死:
(4)、我惧惮她什么呢!惧惮:
4.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 (冷淡 淡薄 淡漠)起来,但完全 (消失 消灭 消亡),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 (询问 审问 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5. 对文中所引用的阿长的这句话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A、阿长之所以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是因为她不识字,但又很留意听,表现了她对鲁迅的关心。 B、称鲁迅为“哥儿”,表现了阿长地位的卑微,暗示了她的身份。鲁迅在这里如实写来,并不带贬义。 C、“我给你买来了!”一句,表现出阿一长给鲁迅买来《山海经》后的欣喜与欢快。 D、将“山海经”说成“三哼经”,表现了阿长的无知;称鲁迅为“哥儿”更表现出她巴结讨好的性格特征。6. 仿照例句,对某一文学作品写几句描绘的话。
例句:《山海经》—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二、阅读理解
-
7. 课内经典文段阅读。
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从选文看,课文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有何用意?(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4)、“我”为什么把阿长送的《山海经》看做“最为心爱的宝书”?8. 课外精选美文阅读。母亲养蜗牛
梁晓声
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人感到凄楚。
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
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儿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她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盒盖儿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
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儿内。
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
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
“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
“奶奶,你吃过蜗牛吗?”
“吃? ……”
“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
“可……它们现在还小啊……”
“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奶奶你说是不是?”
母亲愕然。
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
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
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
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
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而母亲总是摇头——根本就没长。
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崖”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有妙趣了。
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
“奶奶,它们就是长大了吧?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
“不行。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儿大。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
“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
母亲默不作答。
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跟前,对他讲奶奶一生多么的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
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儿汤,对儿子说:“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我给你做了,快喝吧。”我狠狠瞪儿子一眼。儿子辩白:“不是我让奶奶做的!”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喇汤……
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裸老树下。她依然每日将菜蔬之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棵树下……
一天,母亲说:“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我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异彩。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肃然,令我震颤,令我沉思……
(有删改)
(1)、“母亲养蜗牛”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横线处。①。波澜顿起。
②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波澜再起。
③。波澜又起。
(2)、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二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3)、细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
(4)、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三、综合应用
-
9. 为什么鲁迅在题目上不写“长妈妈”而写“阿长”?把题目拟为“长妈妈与《山海经》”不是更好些吗?10. 口语交际。
在你十五岁生日之际,当你面对父母为你做的一桌饭菜和送给你的生日礼物一一《中国大百科全书》时,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是:
1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曾一度热播的电视剧《虎妈猫爸》。让“爹娘难当”成了朋友圈里热议的话题,也让“起跑线”的争论再度被热炒。也许,①通过采访各类专家,让人们可以找到“真正起跑线”的答案。
材料二:对家长说“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问题的调查结果
材料三:②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其实是父母自身。“正本”必须“溯源”,③家长只有形成正确的育儿观,才能帮助孩子在成长的每一天中都向着理想的终点奔跑。从这个意义上讲,父母才是孩子成长的真正起跑线。
材料四:④专家提醒:将近78%以上的孩子有心事总会选择向朋友和同学诉说。由此可见,父母还要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1)、请根据以上材料,概括“真正起跑线”的内涵。
(2)、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图表中所包含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5个字)
(3)、以上材料中四个画线句子有两句存在语病,请指出序号并加以改正。四、小小写作
-
12. 代长妈妈说儿句话:我们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
请你紧扣课文内容与人物性格特征,放飞想象的翅膀,赋予人物新的时代特色,代长妈妈说些话。(字数200左右)
长妈妈可能会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