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三校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7-01-16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C、课桌的高度约为1.5 m D、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1mm2. 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连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山 B、船 C、流水 D、河岸3. 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4. 人能分辨出分别用二胡和小提琴演奏的乐曲《二泉映月》,主要是因为它们的( )A、响度不同 B、音色不同 C、音调不同 D、节奏不同5. 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0﹣8s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6. 中考期间跳广场舞的阿姨为了减弱噪声,自觉把音响的音量调小,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 )A、在声源处 B、在传播过程中 C、在人耳处 D、在声源和人耳处7. 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8.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0﹣8s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6. 中考期间跳广场舞的阿姨为了减弱噪声,自觉把音响的音量调小,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 )A、在声源处 B、在传播过程中 C、在人耳处 D、在声源和人耳处7. 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8.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 树荫下圆形光斑
                                                                        B、 树荫下圆形光斑
                                                                        B、 幕布上的手影
                                                                        C、 幕布上的手影
                                                                        C、 日食的形成
                                                                        D、 日食的形成
                                                                        D、 水中倒影
                                                                    9. 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A、烧水时壶嘴冒着“白气”﹣﹣凝华 B、用久了的灯泡钨丝变细﹣﹣汽化 C、在烈日下晾晒的湿衣服变干﹣﹣升华 D、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熔化10. 某同学从远处走向一面穿衣镜,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及像和人之间的距离正确的是( )A、像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 B、像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大 C、像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 D、像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不变11. 若一束光线入射到平面镜上发生反射,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则反射角为( )A、30° B、60° C、45° D、70°12. 在练习使用体温计时先测得甲的体温是37.5℃,若没有甩过之后又用它去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和丙的实际体温为36.5℃和38.5℃,那么在测量乙和丙的体温时,该体温表显示的读数分别是多少( )A、36.5℃和38.5℃ B、36.5℃和37.5℃ C、37.5℃和38.5℃ D、38.5℃和38.5℃ 水中倒影
                                                                    9. 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A、烧水时壶嘴冒着“白气”﹣﹣凝华 B、用久了的灯泡钨丝变细﹣﹣汽化 C、在烈日下晾晒的湿衣服变干﹣﹣升华 D、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熔化10. 某同学从远处走向一面穿衣镜,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及像和人之间的距离正确的是( )A、像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 B、像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大 C、像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 D、像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不变11. 若一束光线入射到平面镜上发生反射,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则反射角为( )A、30° B、60° C、45° D、70°12. 在练习使用体温计时先测得甲的体温是37.5℃,若没有甩过之后又用它去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和丙的实际体温为36.5℃和38.5℃,那么在测量乙和丙的体温时,该体温表显示的读数分别是多少( )A、36.5℃和38.5℃ B、36.5℃和37.5℃ C、37.5℃和38.5℃ D、38.5℃和38.5℃二、填空题- 
                            13.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 cm. 14. 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同一直线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 . 操作过程中他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的.(填“正立”或“倒立”). 14. 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同一直线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 . 操作过程中他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的.(填“正立”或“倒立”). 15. 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响度相同的是 . 15. 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响度相同的是 . 16.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块圆形玻璃转盘,距转盘上方2m高处有一盏灯成像在其中.灯的像距离该灯 m;若用手水平拨动转盘,则会观察到灯的像的位置(选填“改变”或“不改变”). 16.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块圆形玻璃转盘,距转盘上方2m高处有一盏灯成像在其中.灯的像距离该灯 m;若用手水平拨动转盘,则会观察到灯的像的位置(选填“改变”或“不改变”). 17. 夏天下暴雨前,往往电闪雷鸣,雷声是云团之间放电引起的空气剧烈而产生的,如果在看到闪电后4秒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米(声速取340m/s,不计光的传播时间). 17. 夏天下暴雨前,往往电闪雷鸣,雷声是云团之间放电引起的空气剧烈而产生的,如果在看到闪电后4秒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米(声速取340m/s,不计光的传播时间).三、实验题- 
                            18. 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1)、所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表格知,应选用测温物质为的温度计.测温物体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2)、如图甲所示,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是 . (3)、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实验,如图乙所示.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下表),4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为℃,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 (3)、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实验,如图乙所示.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下表),4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为℃,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0 92 94 97 98 98 98 (4)、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图丁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5)、小红觉得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偏长,请你给她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 .19. 如图甲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5)、小红觉得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偏长,请你给她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 .19. 如图甲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芳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实验时,小芳同学应在(填“M”或“N”)侧观察蜡烛M经玻璃板所成的像.(4)、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M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5)、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B′,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芳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芳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实验时,小芳同学应在(填“M”或“N”)侧观察蜡烛M经玻璃板所成的像.(4)、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M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5)、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B′,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芳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四、作图题- 
                            20. 如图所示,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平面镜(保留作图痕迹). 21. 如图所示,a、b是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答题卡的图中根据反射光线a、b画出点光源S的位置. 21. 如图所示,a、b是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答题卡的图中根据反射光线a、b画出点光源S的位置. 五、计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