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7-01-16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剪纸是我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被列入第四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列剪纸作品中,是轴对称图形的为(   )
    A、 B、 C、 D、
  • 2. 在△ABC中,若∠A=95°,∠B=40°,则∠C的度数为(   )
    A、35° B、40° C、45° D、50°
  • 3. 若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6cm和10cm,则它的第三边长不可能为(   )
    A、5cm B、8cm C、10cm D、17cm
  • 4. 在下列各图形中,分别画出了△ABC中BC边上的高AD,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 5. 在△ABC中,∠C=90°,∠A=30°,AB=12,则BC=(   )
    A、6 B、8 C、10 D、12
  • 6. 如图,AB∥CD,∠CED=90°,∠AEC=35°,则∠D的大小为(   )

    A、65° B、55° C、45° D、35°
  • 7. 若△ABC≌△DEF,△ABC的周长为100cm,DE=30cm,DF=25cm,那么BC长(   )
    A、55cm B、45cm C、30cm D、25cm
  • 8. 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2倍,则此多边形的边数为(   )
    A、6 B、7 C、8 D、9
  • 9. 如图,在△ABC中,∠C=90°,∠B=30°,边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于点E,交BC于点D,CD=3,则BC的长为(   )

    A、6 B、9 C、10 D、12
  • 10. 如图,在△ABC中,∠A=52°,∠ABC与∠ACB的角平分线交于D1 , ∠ABD1与∠ACD1的角平分线交于点D2 , 依此类推,∠ABD4与∠ACD4的角平分线交于点D5 , 则∠BD5C的度数是(   )

    A、56° B、60° C、68° D、94°

二、填空题

  • 11. 等边三角形有条对称轴.
  • 12. 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度数均为135°,则它的边数为
  • 13. 如图,在△ABC中,∠A=50°,∠ABC=70°,BD平分∠ABC,则∠BDC的度数是

  • 14. 小刚画的一张脸,他对妹妹说:“如果我用(1,3)表示一只眼,用(2,2)表示嘴,那么另一只眼的位置可以表示成
  • 15. 在等腰△ABC中,AB=AC,∠B=40°,则∠A=
  • 16. 如图,已知B、E、F、C在同一直线上,BF=CE,AF=DE,则添加条件 , 可以判断△ABF≌△DCE.

  • 17. 如图:BE平分∠ABC,DE∥BC.如果∠2=22°,那么∠ADE=

  • 18. 如图,在△ABC中,AB=AC,∠A=120°,BC=6cm,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M,交AB于E,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N,交AC于F,则MN的长为 cm.

三、解答题(一)

  • 19.

    尺规作图:某学校正在进行校园环境的改造工程设计,准备在校内一块四边形花坛内栽上一棵桂花树.如图,要求桂花树的位置(视为点P),到花坛的两边AB、BC的距离相等,并且点P到点A、D的距离也相等.请用尺规作图作出栽种桂花树的位置点P(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 20. 如图,在单位长度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网格中,点A,B,C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在图中画出与关于直线l成轴对称的△A'B'C'.

  • 21. 如图,点D、A、C在同一直线上,AB∥CE,AB=CD,∠B=∠D,求证:BC=DE.

  • 22. 如图,AD是△ABC的高,BE平分∠ABC交AD于E,若∠C=70°,∠BED=64°,求∠BAC的度数.

  • 23. 证明定理: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已知:如图,在△ABC中,分别作AB边、BC边的垂直平分线,两线相交于点P,分别交AB边、BC边于点E、F.

    求证:AB、BC、A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P

    证明:∵点P是AB边垂直平线上的一点,

     =).

    同理可得,PB=

     =(等量代换).

    (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

    ∴AB、BC、A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P,且

四、解答题(二)

  • 24. 如图,在△ABC中,DE是边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E、交AC于D,连接BD.

    (1)、若∠ABC=∠C,∠A=40°,求∠DBC的度数;
    (2)、若AB=AC,且△BCD的周长为18cm,△ABC的周长为30cm,求BE的长.
  • 25. 如图,已知△ABF≌△DEC,且AC=DF,说明△ABC≌△DEF的理由.

  • 26. 已知:如图,AB=AC,D是AB上一点,DE⊥BC于点E,ED的延长线交CA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DF是等腰三角形.

  • 27. 某校七年级学生到野外活动,为测量一池塘两端A,B的距离,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出如下几种方案:

    甲:如图①,先在平地取一个可直接到达A,B的点C,再连接AC,BC,并分别延长AC至D,BC至E,使DC=AC,EC=BC,最后测出DE的长即为A,B的距离.

    乙:如图②,先过点B作AB的垂线BF,再在BF上取C,D两点,使BC=CD,接着过点D作BD的垂线DE,交AC的延长线于点E,则测出DE的长即为A,B的距离.

    丙:如图③,过点B作BD⊥AB,再由点D观测,在AB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使∠BDC=∠BDA,这时只要测出BC的长即为A,B的距离.

    (1)、以上三位同学所设计的方案,可行的有
    (2)、请你选择一可行的方案,说说它可行的理由.
  • 28. 已知:在△ABC中,AC=BC,∠ACB=90°,点D是AB的中点,点E是AB边上一点.
    (1)、如图①,BF垂直CE于点F,交CD于点G,试说明AE=CG;

    (2)、如图②,作AH垂直于CE的延长线,垂足为H,交CD的延长线于点M,则图中与BE相等的线段是 , 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