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下学期 科学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二)

试卷更新日期:2018-06-26 类型:单元试卷

一、 填空

  • 1. 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顺序是

        ①注视物镜,用手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

        ②看到物体图像后,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③将所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

        ④左眼注视目镜,并用手调节粗准焦螺旋,缓慢地提升镜筒   

  • 2. 放大镜放大的倍数与它的是密切相关的。
  • 3. 第一个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是国物理学家
  • 4. 光线从空气中进入中会产生折射变 , 而人们认为从物体反射的光是 , 所以通过看到的物体会感觉大些。
  • 5. 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观察工具,也叫镜。通过放大镜等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
  • 6. 是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的生物学家。
  • 7. 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 8. 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
  • 9. 如果一个放大镜平贴在书上能看清一排有8个字,提升高度以后字被放大到最大而不模糊时只能看清2个字,说明这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

二、选择

  • 10. 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机画面时,会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光区域( )。
    A、红、黄、蓝 B、红、绿、黄 C、红、绿、蓝
  • 11. 我们在观察洋葱切片时用(),在观察食盐晶体时用()。

      A.望远镜    B.肉眼    C.放大镜    D.显微镜

  • 12. 17世纪是( )用显微镜看到了奇妙的微生物世界后,给人们带来了治病的希望。
    A、法国科学家巴斯德 B、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 C、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 D、美国科学家爱迪生
  • 13. 下列物体不适合用来培养微小生物的是( )。
    A、鱼缸里的水 B、矿泉水 C、池塘水
  • 14. 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 )倍。
    A、2万 B、2000万 C、200万 D、20万
  • 15. 为了把物体放得更大,我选择( )放大镜来观察物体
    A、 B、 C、
  • 16. 罗伯特·胡克首次发现并命名为“细胞”的观察对象是( )。
    A、一块洋葱表皮 B、一粒花粉 C、一颗食盐晶体 D、一块软木薄片
  • 17. 观察写有字母“q”的装片,视野中看到的图像是( )。
    A、q B、b C、d D、P
  • 18. 在观察水中微生物时,常常加一些脱脂棉纤维,主要目的是为了( )。
    A、将不同的微生物分隔开 B、吸除多余的水分 C、减慢微生物的行动速度 D、给微生物提供合适的环境
  • 19. 下面四幅图是制作洋葱表皮切片标本的四个基本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④②③

三、判断

四、综合题

五、实验探究

  • 36.                              
    (1)、在下图中标出: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

    (2)、使用它时,首先要调节完成对光。
    (3)、装片放在载物台上后,要先使镜筒 , 然后再慢慢上升直至看到标本的像。
    (4)、如果按照(3)的操作始终没有看到标本的像,可能的原因是
    (5)、如果已看到标本的像,但像的位置偏下,需要使像向上移动,则手在实际操作时应将载玻片往方向移动。
  • 37. 把制作简易显微镜的步骤按照先后顺序排列起来。

      A.将两个放大镜固定起来

      B.准备两个放大镜

      C.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

      D.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

     

  • 38. 分类。

        松香  白糖  珍珠  琥珀  碱面  雪花  玻璃  食盐

      晶体:

      非晶体:

  • 39. 附加题:在显微镜下,某同学在目镜中发现一个微生物做顺时针游动,则实际上,该微生物实际怎样游动?( )
    A、顺时针 B、逆时针 C、A,B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