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7-01-13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
①珊瑚 ②机器人 ③钟乳石 ④蘑菇 ⑤香樟树 ⑥向日葵.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④⑤⑥ D、③④⑥2. 在进行科学探究实验时,通常应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进行.你认为正确的顺序是( )①作出假设 ②实施计划 ③提出问题 ④得出结论 ⑤制定计划.
A、①②③④⑤、 B、③①②④⑤ C、③①⑤②④ D、①④②③⑤3. 我们在家养花的时候,往往要给花施肥.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给花的生长提供( )A、水 B、无机盐 C、有机物 D、氧气4. 生长健壮的油菜进行光合作用时,物质和能量主要变化状况是( )A、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B、合成有机物、存储能量 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5.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中所指的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A、捕食 B、合作 C、共生 D、寄生6. 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就是说,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不甜美了,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 B、空气 C、阳光 D、温度7. “叶落归根”,落叶最终将在下列哪项的作用下回归土壤(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水份8. 把蒜瓣种下,若在一直露天环境下则长成绿色的蒜苗,若长期在黑暗中则长成蒜黄,由此可推测,与叶绿素的形成有关的是( )A、光 B、温度 C、土壤 D、空气9. 显微镜操作的正确步骤是( )A、安放→对光→放片→调准焦螺旋→观察 B、对光→安放→放片→调准焦螺旋→观察 C、安放→对光→调准焦螺旋→放片→观察 D、安放→放片→对光→调准焦螺旋→观察10. 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变成蓝色的那部分叶片切下一细条,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片内变蓝的部位是( )A、上、下表皮 B、导管 C、叶肉 D、叶脉11. 今年春节过后,我国华北地区连续多日雾霾蔽天,各大医院呼吸科门诊爆满,病患比平常增加四成.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这一现象说明(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适应环境 D、环境适应生物12. 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获得蔬菜的丰收,有些菜农在大棚里增施“气肥”.这种“气肥”实质上就是( )A、氧气 B、氮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13.如图为生态系统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代表的生物成分依次是( )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 C、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 D、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14.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可作为下列哪项的实例( )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15. 在油菜开花前营养器官旺盛生长期,出现了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发黄的现象,缺少的无机盐是( )A、含氮的无机盐 B、含磷的无机盐 C、含钾的无机盐 D、含硼的无机盐16. 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要判断污点的来源,下列操作无效的是( )A、移动载玻片 B、转动转换器,换一个物镜 C、转动反光镜,对准光源 D、换一个目镜17. 在干燥多风的沙漠地区进行绿化,选择的最理想植物是( )A、根系浅小、生长快速的大叶植物(如白菜) B、根系发达、树冠高大的乔木(如杨树) C、根系浅小、地上部分较大的植物(如仙人掌) D、根系发达、矮小丛生的灌木(如沙棘)18. 小明同学实测了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湿度,得到几组平均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三种不同地点的空气湿度平均值(%)
时间
裸地
草坪
灌木丛
早晨
57.5
72.5
90.6
中午
40.0
61.1
73.1
晚上
46.1
67.4
85.3
A、从表中可以看出,空气湿度最大的地点是灌木丛 B、表中数据表明,早、中、晚不同时间里,空气湿度最大的时间是早晨 C、表中数据表明,无论是草坪还是灌木丛都有提高空气湿度的作用 D、测量灌木丛的空气湿度时,干湿计应放在地上19.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绿色水库” B、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的肾”之称 C、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突出20.二十世纪,科学家希尔曾做过如图这个实验,有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装置b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 B、装置c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乏二氧化碳 C、实验表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实验表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二、判断题
-
21. 当触摸含羞草时,它的小叶会很快合起来,这体现了生物能运动的生命现象.(判断对错)22. 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判断对错)23. 生物圈中的各个生态系统间是相互独立的,没有任何关联.(判断对错)24. 根据所处环境的不同,生态系统可以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两大类.(判断对错)25. 农田中一次施肥过多,农作物会出现萎蔫现象,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大量浇水.(判断对错)26. 阅读下列资料,判断26﹣30题: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美丽的田园风光,稻田里有少许杂草与水稻争夺着阳光、资料、水分和空间,蝗虫、三化螟在稻秧上取食,青蛙是忠实的田园卫士,一旦发现害虫,会迅速地将其捕获…
(1)、资料中的一片稻田就是一个小的生态系统.(判断对错)(2)、稻田中的杂草、蝗虫、三化螟和青蛙构成了水稻的环境因素.(判断对错)(3)、稻田边靠昆虫传播花粉分野花,一般具有鲜艳的颜色和芳香的气味.这个事例体现出生物能影响环境.(判断对错)(4)、稻田中的杂草会影响水稻的生长,水稻和杂草之间属于竞争关系.(判断对错)(5)、资料中,杂草和水稻属于生产者,蝗虫,三化螟和青蛙属于消费者.(判断对错)三、填空题
-
27.
某学习小组选取一盆天竺葵的一个叶片进行实验,如图显示了主要的实验步骤,具体回答问题
(1)、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2)、图中步骤③的目的是 . 该操作有误,请改正: .(3)、叶片经脱色、漂洗后,滴加碘液,部分(填字母)变成蓝紫色,说明这部分产生了淀粉.(4)、在农业生产中,既要充分利用单位面积上的光照,又要避免叶片互相遮挡,影响了光合作用,因此栽培作物时应该 .28.请结合显微镜的操作要领,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甲、乙两台显微镜(甲:目镜10×,物镜40×;乙:目镜5×,物镜10×),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应选择镜头组合是的显微镜.(2)、若观察到的物像较模糊,但视野亮度正常,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可略微转动显微镜的结构是 .(3)、小明将几何图形画在透明纸片上,制作成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要将图1装换成图2,首先需将玻片向方移动,且最终图2视野内将变(填“亮”或“暗”).(4)、小明在显微镜镜下观察到图2的物像后,兴奋地将显微镜掷动给同组的同学看,但别人却看不清物像,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发生了改变.29.如图1是根尖结果模式图,如图2时细胞吸水和失水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植物的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长着的区域.(2)、如图1中,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根尖[]处的细胞具有较强的分裂能力,由分生组织构成.(用图中的数字回答)(3)、如图2中,当土壤溶液浓度根毛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处于图B状态.(4)、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由输送到茎、叶等其他器官.30. 扁桃从海拔500米的荒原到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山都有分布,但是其植株的高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某班学生为探究“海拔高度是否影响扁桃植株高度”,选取不同海拔高度的扁桃,设计实验如下:实验一
组别
实验材料
栽培地
实验结果
A
生长在海拔500米的扁桃
海拔500米的试验田
植株高度A>B
B
生长在海拔500米的扁桃
海拔2500米的试验田
实验二
组别
实验材料
栽培地
实验结果
C
生长在海拔2500米的扁桃
海拔500米的试验田
植株高度C>
D
D
生长在海拔2500米的扁桃
海拔2500米的试验田
(1)、A组和B组、C组和D组的实验材料品种相同,且栽培地的土壤条件适宜并相同,这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只能是由引起的.(2)、A组和B组的对照中,实验组是 , C组和D组的对照中,实验组是 .(3)、实验最后测量每组各植株的高度,以(选填“最大值”或“最小值”或“平均值”)为最终结果.(4)、请预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 .A、A<B、C<D B、A=B、C=D C、A>C、B>D D、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