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8:诗歌鉴赏

试卷更新日期:2018-06-13 类型:二轮复习

一、诗歌鉴赏

  •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野 歌  李 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副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过程中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感,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2)、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 4.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法相如所《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2)、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式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3)、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

    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述。

  • 5.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
    (2)、“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
  • 6.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送王昌龄

    李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 , 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①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1)、“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淹留”的意思是 , 体现出诗人的心情。
    (2)、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 7.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寄和州刘使君

    张籍

    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

    [注]①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

    (1)、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
    (2)、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