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初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模拟卷Ⅴ

试卷更新日期:2017-01-07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

    A、学会制作工具 B、住在山洞里 C、懂得用火驱赶野兽 D、过着群居生活
  • 2. 历史老师在介绍我国一处早期文化遗址的时候,重点提到了“黄河流域”、“粟”、“彩陶”。此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   )

    A、元谋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 3. 领导人们治理洪水13年,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    )

    A、黄帝 B、炎帝 C、 D、
  • 4. 西周的都城是(    )

    A、阳城 B、镐京 C、洛邑 D、
  • 5.

    暑假里,小明买了本书,封面如下图所示。他想到实地看看书里介绍的青铜文化。他想去的地方是(    )

    A、成都平原 B、青藏高原 C、东北三省 D、长江三角洲
  • 6. 战国时期由晋国分裂出来的是下列哪三个诸侯国(    )

    A、燕、赵、魏   B、韩、赵、魏   C、楚、赵、魏    D、韩、赵、卫
  • 7. 春秋时期,周王室日益衰弱,大国之间展开了争霸战争。某国君利用管仲改革,葵丘会盟成为春秋时期首先称霸的诸侯,这位国君是 (    )

    A、楚庄王      B、晋文公       C、秦穆公        D、齐桓公
  • 8.

    观察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你不能从图中获取哪项历史信息?(    )

    A、铁农具出现了 B、牛耕应用于生产 C、铸造技术比较发达 D、私田开始出现
  • 9.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包粽子、划龙舟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 )

    A、屈原 B、蔡伦 C、李白 D、魏源
  • 10. 都江堰建成之后,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的是(     )

    A、成都平原 B、华北平原 C、东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 11. 当今,反腐败斗争正搞得如火如荼,综观中国古代史也十分重视对官员的监督,秦统一后,为维护皇权,巩固统治,加强了对官员的监督管理:其中,中央分管监察百官的是(    )

    A、博士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 12. 我国古代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骚扰,保护中原农耕文明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伟大工作是(    )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北京故宫
  • 13. 从修建骊山墓、长城和驰道可以看出,秦的暴政最突出的表现在(     )

    A、繁重的徭役 B、很重的赋税 C、残酷的刑法 D、可怕的殉葬
  • 14. 下列战役发生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是( )

    A、城濮之战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垓下之战
  • 15. 我国象棋两军立营,相持对垒,中隔“楚河汉界”,色分黑红,为“九五”而战。“楚河汉界”和谁有关?(    )

    A、陈胜、吴广 B、刘邦、项羽 C、黄帝、炎帝 D、秦始皇
  • 16. 发明水排的是(    )

    A、西汉的王景 B、东汉的杜诗 C、东汉的王景 D、西汉的杜诗
  • 17.

    下面是昭君出塞图,请你判断此事件发生于(  )

    A、公元前1世纪中期 B、公元1世纪中期 C、公元前2世纪中期 D、公元2世纪中期
  • 18. 欧洲人最早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是在(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 19. 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东汉的张仲景对中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撰写的一部著名医学著作是(   )

    A、《九章算术》 B、《齐民要术》 C、《伤寒杂病论》 D、《本草纲目》
  • 20. 下列宗教中,产生在我国本土的是(     )

    A、道教 B、基督教 C、佛教 D、伊斯兰教
  • 21. 公元3世纪,中国被分裂为三个国家,三个国家位置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 22. 南朝时,冶铁技术进步的表现是(    )

    A、用木炭作燃料冶铁 B、用水排鼓风 C、灌钢法的采用 D、用煤作燃料
  • 23. 南北朝时期,极大地顺应了我国北方“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等民族大融合趋势的政治改革家是(     )

    A、商鞅 B、张骞 C、班超 D、北魏孝文帝
  • 24. 南朝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数,这位科学家是(   )

    A、刘徽 B、王叔和 C、刘歆 D、祖冲之
  • 25. 看到成语“画龙点睛”,你最有可能联想起“以形写神”的著名画家是 ( )

    A、顾恺之 B、祖冲之 C、王羲之 D、贾思勰

二、综合题

  • 26.

    图说历史,根据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备的文字,它被称为什么?

    (2)、位于国家博物新馆三层的青铜厅开展后,国宝级青铜器司母戊鼎已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它是哪朝代的成就?

    (3)、写出图三所示水利工程的修筑者。

    (4)、图四中A、B点是长城的起止点,它们分别是A. , B.

    (5)、图四C点是秦朝的都城

    (6)、从图二可以看出秦朝为巩固对地方的统治实行了什么制度?

  • 27.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与汉朝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影响深远,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现大一统的时期。

    材料二:“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

    “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像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则千乘百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

                                                                                                                                                                                              ——摘自七年级历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秦汉时期,为推进大一统局面的出现起关键作用的是哪两位封建帝王?为加强思想控制,他们各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依据材料二分析秦汉时期,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他们各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从秦汉时期起,国家的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综上,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 28. 材料一:汉兴,接秦之弊,民亡藏盖。自天子不能具钧驷(四匹毛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材料二:(汉文帝)曰:“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

    材料三:(汉景帝)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材料四:(汉武帝)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新的压着旧的),充溢露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请回答:

    (1)、从材料一来看,西汉初年,国家的经济状况是怎样的?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怎样的?

    (2)、从材料二、三来分析,汉文帝、汉景帝时重视什么?因此汉初出现了什么局面?

    (3)、汉武帝时期,国家又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什么局面?为了实现这种局面,汉武帝采取过哪些措施?

  • 29.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国家分裂,政权林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鼎立示意图(下图)

    材料二  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枕役物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崇尚武力),非可文治(难以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帝王的家中),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

    (1)、“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这句话反映的历史人物奠定了右图中哪个政权的基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完成局部统一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4)、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