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三

试卷更新日期:2018-06-0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每周一的早晨,我们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把五星红旗定为新中国国旗的会议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 2. 2016年4月1日,由韩国政府移交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批烈士遗骸在沈阳安葬。这些烈士牺牲在下列哪次战争中(    )

    A、甲午战争 B、抗日战争 C、辽沈战役 D、抗美援朝
  • 3. 以下事件发生在1950年的有(    )

    ①开国大典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④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始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 4. 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央政府为促进西藏地区发展而采取的措施有(    )

    ①废除了毫无人性农奴制,百万农奴翻身做了国家主人

    ②按照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对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③从物力、财力、人力给与了支持,实行了改革开放、发展民族经济

    ④修建了青藏川藏新藏公路,现在又将青藏铁路修到了西藏,使其由过去的封闭到完全和祖国各地相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 5.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包括:(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②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6.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我国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7. 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指的是(   )
    ①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②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③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④ 交通运输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8. 阅读下表,1955年、1956年我国粮食总产量逐年大幅度提高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解放后(    )

    中国粮食总产量变化情况表(部分)

    年份

    1949

    1953

    1954

    1955

    1956

    产量(亿吨)

    1.13

    1.66

    1.69

    1.83

    1.92

    A、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B、建立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掀起了公私合营的高潮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9.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国防力量。下列人物中,对该成就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邱少云 D、邓稼先
  • 10. 读下表,你认为表中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时间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收入

    1976年

    35 000斤

    230斤

    32元

    1979年

    132 300斤

    800斤

    200元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汇,并且在2017年仍将占据我国经济生活的重要地位。正确的经济政策、适时的改革调整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39年前,做出改革开放这项正确决策的会议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12. 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其中与第二次创业高潮相对应的是(    )

    A、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城市 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D、加入世界贸易
  • 13. 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是(    )

    A、平反冤假错案 B、“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的讲话
  • 14. 刘少奇曾称新中国初期实行的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这是因为土地改革(    )

    A、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B、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道路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 D、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
  • 15. 201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在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要组织好庆祝活动。国家在这一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民族平等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16.

    下图分别是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下列关于两个区徽所包含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B、洗雪了中华民族的耻辱 C、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D、结束了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
  • 17. 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 (  )

    A、一个中国原则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和平解放 D、加强两岸经济交流
  • 18. 最初确定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是(    )

    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②互不侵犯③互不干涉内政④平等互利⑤和平共处⑥求同存异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⑤⑥
  • 19. 一个外国记者在谈到20世纪5O年代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会议的航向”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周恩来提出了(  )

    A、和平与发展 B、和平共处原则 C、团结反帝方针 D、求同存异方针
  • 20. 2017年4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习近平强调,两国正常化45年来,两国关系虽然历经风风雨雨,但得到了历史性进展,给两国人民带来巨大实际利益。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始于(    )

    A、第26届联大的召开 B、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C、《联合公报》的签署 D、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 21. 周恩来总理曾说:“我们再等它三年、五年……等我们的力量强大了,再进去不迟。总有一天要请我们进去。”他说的“请我们进去”是指(    )

    A、中印建交 B、出席万隆会议 C、重返联合国 D、中美建交
  • 22. 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下列哪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标志着美国把中国排斥在国际社会之外的政策彻底失败(  )

    A、A B、B C、C D、D
  • 23. 他曾经荣获200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是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    )

    A、邓稼先 B、杨利伟 C、王选 D、袁隆平
  • 24. 原苏联总理雷日科夫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中国正在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
    A、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道路 D、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
  • 25.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继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C、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 D、“东方红一号”卫星遨游太空
  • 26. 我们现在通常说的“两弹一星”指的是(   )

    A、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B、原子弹、氢弹、实用通信卫星 C、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D、导弹、氢弹、返回式卫星
  • 27. 2015年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革台盟台联委员时强调:“我们始终把坚持“九二共识”作为同台湾当局和各政党开展交往的基础和条件,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实现两岸早日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

    A、两岸直接实现通航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互利互补原则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28. 从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的组建等内容中,提炼出一个学习主题,其名称应是(  )

    A、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B、近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C、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D、现代的社会生活
  • 29.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这次变革的总设计师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 30. 我国之所以能够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


    A、新中国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C、“一国两制”构想为有关各方接受 D、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二、材料分析题

  •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片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从此,中国人民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

    (2)、建国初,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合作、积极进取,1953-1957年在经济、政治领域各取得什么重大成就?

    (3)、根据材料二,说说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它与材料一有何内在联系?

  • 32.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变化

    行业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材料三: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四:

    (1)、图中所宣传的法律性文件颁布实施后,对中国社会所产生了哪些巨大的影响?
    (2)、从材料二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3)、材料三表格中数据的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4)、材料四中图片A,B分别反映了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什么严重失误?
    (5)、综合上述探究,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