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二

试卷更新日期:2018-06-0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自隋以来,平民社会,穷困子弟,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这段材料表明当时穷困子弟“跃登上第”的主要途径是(    )
    A、军功大小 B、门第高低 C、地方推举 D、科举考试
  • 2. 就历史阶段特征而言,隋唐时期的主要特征是(    )

    A、民族政权并立 B、商业经济空前活跃 C、繁荣与开放 D、中外交往与冲突
  • 3. 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中以安史之乱为写作背景的诗句是(    )

    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D、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 4. 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的是(   )
    A、《马可•波罗行纪》 B、《西游记》 C、《徐霞客游记》 D、《大唐西域记》
  • 5. 唐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是(    )

    ①唐朝后期政治更加黑暗 ②灾荒连年 ③唐朝后期土地集中兼并严重 ④战火连绵不断,人民无法生活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6.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胡芦画不难,胡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胡芦,要把胡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 7. 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技术,反映明代手工工场生产面貌的科学著作是(    )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农书》 D、《农政全书》
  • 8. 关于军机处设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军机处的设立,使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 B、军机大臣由皇帝亲自选调大臣组成 C、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军机大臣的地位 D、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 9. 中国文学史上有一部作品,被称为古典小说的高峰。书中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它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下列人物出自这部作品的是(    )

    A、窦娥 B、孙悟空 C、李逵 D、林黛玉
  • 10. 唐太宗善于纳谏和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相同目的是(    )

    A、巩固统治 B、休兵息战 C、重用文臣 D、防止割据
  • 11. 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当时人们为什么不以从军为荣?(  )

    A、宋朝重武轻文 B、宋朝重文轻武 C、从军死伤几率大 D、从军收入低
  • 12.

    某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在某展厅出现了这样一组图片(如下),如果要你为该展厅取名字的话,最合适的应该是(   )

    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宋代国家大统一 D、宋代民族融合
  • 13.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始形成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逐渐确立 C、诸侯争霸,社会战乱动荡 D、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
  • 14. 元朝时创立(现在仍在实行)的对全国有效统治的制度是(   )

    A、行省制度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分封制
  • 15.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有关台湾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三国时,台湾称夷洲

    ②元朝时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

    ③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④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⑤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广东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 16.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该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淡雅,明白如话。其作者是 ( )

    A、苏轼 B、辛弃疾 C、陆游 D、李清照
  • 17. 今天的中学生可以博览群书,畅游书海,但在明朝的时候,许多知识分子只能在八股文中挣扎,请问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

    A、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 B、推进教育制度的发展 C、选拔皇帝的忠实奴仆 D、保留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
  • 18. 明代受到皇帝信任的宦官汪直权倾朝野,“自京师及天下,旁午侦事,虽王府不免”。类似现象在明代多次出现,这本质上反映了当时中国(    )
    A、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军机处效率低下 C、宦官易于听从皇帝命令 D、八股取士使官吏无能
  • 19. 明成祖修建北京城的目的是(    )

    A、明成祖起兵称帝前居住在此 B、为了抵御清军入关 C、为了加强北方的军事防御力量 D、为了显示帝国力量的壮大

二、判断题

  • 20. 隋文帝在位时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   )

  • 21. 后周禁军首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南宋。(  )

  • 22. 五代十国时期,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南方政局相对稳定。
  • 23. 成吉思汗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 24. 从16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趁着新航路的开辟,相继对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1553年西班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三、材料分析题

  • 25. 阅读材料题,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1年1月3日,《人民日报》报道:位于我国河北省赵县的这座大型石拱桥,最近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评定为最悠久的“国际历史上土木工程里程碑”。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对“国际历史上土木工程里程碑”的评选极为严格,要求必须是世界历史上最辉煌的土木工程范例。

    材料二: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材料三: (书中)介绍的生产技术,如北京王麻子,杭州张小泉的剪刀,使用“夹钢”、“贴钢”的技术;采煤时,已经能除瓦斯;纺织业使用了精巧的提花机等,在当时世界上都是第一流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座大型石拱桥”指的是哪座桥?由谁设计和主持建造的?属哪个朝代?该桥的世界意义是什么?

    (2)、请问指南针发明于何时?它的发明有何重要意义?

    (3)、材料三是哪本书的内容?作者是谁?国外是怎样称誉这本书的?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融合和对待外来文化态度的角度,说说古代中国能产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的原因。

  • 26. 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示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政治体制?

    (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材料二图示反映的元朝首创的哪一制度?为实行有效统治,元朝还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请写出元朝突出加强管理的两处边疆地区的名称。

    (3)、材料三记载的是哪朝的官制变化?这一变化出现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

    (4)、材料四中的“军机处”由哪位皇帝设置?请简要评价此举措的影响。

    (5)、由材料一到材料四说明皇权和相权有什么变化?

  • 27. 国与国之间如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不能彼此孤立,需要互相交往。让我们徜徉历史长河,探寻古代中国的外交足迹,汲取历史的真谛,启迪人生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的唐朝──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开放与广泛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

    材料二:明初,由于明成祖朱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摘自王介南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1)、根据材料概括唐文明的特点。用具体事例说明这一特点。(至少两例)

    (2)、材料二反映出郑和下西洋具有哪些特点?他的壮举是世界公认的和平之旅,请说明理由?

    (3)、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材料四中“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该政策产生了什么恶果?

    (4)、综合以上材料,联系我国古代对外关系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1)、图一、图二中的人物分别是谁?

    (2)、图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图一、图二和图三反映的对外交往,有什么相同的作用?

    (3)、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清朝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该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联系明清时期对外关系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你得到了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