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江苏江阴二中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7-01-0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山绝壁,怪石嶙峋 , 雾气缭绕,宛如仙境。 B、这两口子都下岗了,日子过得很拮据 C、博物馆里有许多玲珑剔透的玉器,美丽极了。 D、他们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每天放学同行到岔路口,然后分道扬镳
  • 2. 下面文段中划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所旁丛祠中,夜篝火,鸣呼曰“大楚兴,陈胜”。

    A、怪之矣                 以:同“已” B、又间令吴广之所旁丛祠中   :编次 C、鸣呼曰                   狐:像狐狸一样 D、陈胜                     王:为王
  • 3. 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格列佛游记》作者江奈生·斯威夫特,是英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出生于爱尔兰的都柏林,父母都是英国人。 B、格列佛是18世纪一个普通的英国人,也是一个不寻常的鲁滨逊,他每漂流到一个地方,必然去认识那里社会种种形式的政治生活,并最终和鲁滨逊一样肯定了现代社会的文明。 C、《格列佛游记》是极具讽刺色彩的小说。其中,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小人国是用跳绳比赛来选拔官员的,这就是一个具有讽刺性的故事情节。 D、《格列佛游记》由四部分组成:利立浦特(小人国)游记、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游记、勒皮他(飞岛)游记和慧骃国游记。

二、默写

  • 4. 根据课文默写,并写出相应的作者或篇名。

    ①晓战随金鼓,。(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 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④蒌蒿满地芦芽短,。(《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⑤泪眼问花花不语,。(欧阳修《蝶恋花》)

    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君子好逑。(《诗经》二首)

    , 望峰息心。(吴均《与朱元思书》)

    , 并怡然自乐。(陶渊明《

三、其他

四、名著导读

  • 6.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语言的妙用》中,三位教授讨论如何改进本国语言,他们有两个计划,第一个计划是 , 第二个计划是。这是格列佛游历(国家)时见到的情形。

五、文言文阅读

  • 7. 阅读与赏析,回答问题。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①其民,世世无有所与。”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驩②,道旧故为笑乐。十余日,高祖欲 , 沛父兄固请留高祖。高祖曰:“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乃去。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③。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沛父兄皆顿首曰:“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高祖曰:“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为其以雍齿④故反我为魏。”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史记·高祖本纪》)

        【注】①复,免除赋税徭役。②驩,同欢。③ 献,敬献牛、酒等礼物。④雍齿,原是刘邦部将,后反叛刘邦,被杀。

    (1)、下列“之”字的用法和“沛中空县皆邑西献”相同的一项是(    )

    A、有良田美池桑竹 B、辍耕垄上 C、具答 D、属予作文以记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高祖这次回乡经过沛县,召集亲朋故旧一起纵情喝酒,还作歌让沛县的儿童学唱。 B、高祖免除了沛县的赋税徭役,并答应他们世世代代不必纳税服役。 C、因为沛县的百姓很多,高祖的父亲和兄长不能招待他们,所以高祖离开了沛县。 D、因为雍齿帮助魏王反叛刘邦,而丰县人也帮助雍齿,所以刘邦一开始不愿意免除丰县的赋税。
    (3)、解释文中的划线字

    召故人      

    ②吾虽关中      

    ③高祖欲      

    ④吾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

    ②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六、诗歌鉴赏

  • 8.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①此诗作于唐王朝的“安史之乱”后;②梁园:西汉梁孝王的后苑。

    (1)、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七、现代文阅读

  • 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①要了解地震发生的原因,首先必须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很大的实心椭球体,它的半径长约6370公里,从赤道到地心的平均距离为6378.4公里,两极到地心的平均距离为6399.9公里。地球内部的情况很复杂,根据其物质状况大致可划分为三层:最外面的一层叫地壳,中间一层叫地幔(或叫中间层),最里面的核心部分叫地核。假如把地球比做一个鸡蛋的话,地壳相当于蛋壳,地幔相当于蛋白,地核相当于蛋黄。

          ②地壳主要由一层一层的岩层构成,平均厚度约33公里。地壳大体上又可以分为两层,下层主要为玄武岩,一般厚约10公里,是一个布满全球的圈层。上层主要为花岗岩,这是构成大陆的主体。地幔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厚度约为2900公里。它的上部也是一些岩石,主要是超基性岩(如橄榄岩)和榴辉岩。岩层之下的地幔物质,温度很高,具有塑性,在力的长期作用下,以一种半粘性流动的形式,缓慢的改变形状。地核在地幔之下,半径约为3470公里,其外部表现出液体的性质,在内部可能存在一个半径为1000公里的固体内核。

          ③科学分析表明,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地壳和地幔上部边缘的岩层里,其中以离地面20~30公里的地方发生的地震最为常见。

          ④地壳和地幔的岩石层里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呢?这是由于那里的岩石在力(地应力)的作用下发生了破裂,这个破裂处就是震源,地震活动便从这里开始。

          ⑤我们可用两手弯曲一根木棒,当力大到一定程度时,木棒的弯曲处便会破裂,其断裂的一刹那,两只手会感到振动。木棒的破裂处就是震源,感觉到的振动便是地震。

          ⑥钢硬的岩石为什么会像受力的木棒一样破裂呢?首先,因为它是钢硬的,所以才会破裂,其次是有力作用在它身上才能使它破裂。在地下,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力的作用,而且这些力会在某些地方积累增强,当增大到岩石承受不了时,就会发生破裂。这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地壳运动。在地壳运动的过程中,地壳的不同部位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在构造比较脆弱的地方,就会引起断裂变动,这种变动是地震发生的主因。地球上90%以上的地震都是由于地壳的断裂变动造成的。此外,火山爆发、陨石坠落、水库蓄水、人工爆破等也可造成地震,但其数量少、规模小。我们要预报预防的主要是前者。

    (1)、阅读第②段,体会句中划线词语“可能”的表达作用。

    在内部可能存在一个半径为1000公里的固体内核。

    (2)、说说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3)、依据本文的介绍,请说说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用原文回答)。

  • 10.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别当“标签化”思维的俘虏

    赵强

          ①当下,越来越多的群体被贴上标签。

          ②标签化现象早已有之,如今尤甚。究其原因,至少有二。其一,快餐式、碎片化的浅阅读时代,对较为复杂的人和事作标签化处理,顺应了人们求新、求快的语言消费习惯,也契合了以吸引注意力为核心的“眼球经济”需要。其二,社会转型时期,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社会浮躁情绪抬头,加剧了人们的标签化思维。

          ③标签化思维日积月累地形成,又潜移默化地释放。当你路遇老人摔倒,纠结于“扶还是不扶”时;当你仅仅看到小贩慌不择路、四散奔逃,就觉得城管一定又在暴力执法时,无形中就成了标签化思维的俘虏。

          ④标签化思维的要害,是盲从非白即黑、非此即彼的简单逻辑,陷入一叶障目、以偏概全的思维误区。官员都是腐败的,路人都是冷漠的,老人都是讹人的……在各种标签的暗示和诱导下,人们越来越下意识地把某个人群与某些特征画上等号。表面上看,标签化只是造成了对某个群体的误伤,客观上,却扭曲了社会认知,扩散了负面情绪,累积着社会戾气。

          ⑤标签化对我们这个社会的集体意识产生的实质性戕害,更应引起注意。 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等古训成为被人嘲弄的迂腐劝诫,“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则又成了不少人的处世哲学。长此以往,那些服膺多年的道德认知将被一点点蚕食,优良传统将被一点点侵蚀,人们的思想共识将被一点点撕裂。不少人在一番标签式声讨之后,顺带着就要抱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一些自我矮化、自我否定的论调和情绪也在蔓延。可见,对“标签化思维”的担忧绝非危言耸听。

          ⑥“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诚信追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友善态度,自古以来就备受推崇。这些精神元素,融进了中国人的道德血液,成为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在标签化思维构建的语境中,当别人需要帮助时,我们会为是否施以援手而纠结;当面对丑恶现象时,我们会为要不要出面制止而犹豫。但是,不管最终是否诉诸行动,这种纠结已经表明,心底深处总有一种力量把我们向善的一面拉扯。

          ⑦这是传统文化常年滋养的结果,也是我们最可宝贵的本真。在标签化现象大行其道的今天,保持自己的本真,听从心灵的指引,我们才能走出内心的煎熬,获得安宁与力量。

    (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

    (2)、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分析第④段论证思路。

  • 1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温软的稻草

    詹文格

          ①在物质丰盈的年代,我突然间想起了故乡那一堆堆温软的稻草。想起稻草,自然就想到那些农人,想起农人就想起我的父辈,想起父辈就想起耕耘和劳作。

          ②对于黄澄澄的稻谷而言,稻草在很多时候是长篇大作里的闲笔。在讲究生产进度的年代,稻草这种耕牛的上等饲料,竟然弃之如敝屣,扔之不足惜,只有饱满的谷粒才能勾起农人对丰收的喜悦。

          ③故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片的稻田就是农民一生的主战场,一代一代农人在田野里劳作,将劳苦的一生消耗在这片不算辽阔的田野里。稻子的生长期长,吸饱了阳光。占尽了岁月的风情,直至10月才开始泛黄。当秋风把山川田野逐一摇醉的时候,稻子开始在蓝天下尽情张扬。喧闹的村庄里鹅飞雁叫,急不可耐的农人便肩披毛巾,头扣草帽,准备开镰收割了。收割稻子是一年农事的压轴戏,金黄色的地毯上到处滚动着豆粒般的农人。那个时候农业机械化程度很低,脚踏式打谷机是秋收战役的重要武器,隆隆的打谷声里。农人的兴奋和欢乐很直白地写在布满汗水的脸上,他们不知疲倦地把丰收的果实运送回家。稻草却默默地躺在地上,翻晒几个时日,待稻草的水分被阳光悉数收走后,农人才尽心尽意地将它捆扎,垛在房前屋后的空场上,或高或矮的草垛就像一个个微缩的金字塔.为古朴的村庄镀上了一层丰收的色彩。

          ④安放在村口的草垛成群结队,有点像一群慈眉善目的老人。草垛是时光的看台,但并非寂静无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扛锄抡镐的农人不大在意它,但初冬时节的鸟雀会时常光顾这里,在此越冬的鸟儿会把家快速地安顿下来。稻草的柔软、温暖以及残存的一星半点谷粒,让安家的小鸟心里无比踏实。对于孩子们来说,草垛就是他们的乐园。捉迷藏、抓特务百玩不厌。一惊一乍的笑声,就如山乡的抒情,摆上了精神的盛宴。

          ⑤稻草是耕牛的粮食。隆冬来临,白雪皑皑,田野山川已很难找到青草,此时早有筹备的农人便从草垛上扯下一捆稻草,撒在牛栏里。老牛蹲卧于闭风的墙角,不紧不慢地咀嚼着储满阳光的稻草,那种从乡村根部生长出来的美食,让耕牛反刍着一年来的大小农事。

          ⑥冬闲的雨天,金黄的稻草开始派上用场了。上下三重的老屋,聚集着一群精壮汉子,挥拳捋袖地忙活,有的高高抡起木锤,拼命槌打着稻草;有的在扭动木纽,将柔软的稻草拧成一根硕大的擂藤,伸展自如的擂藤是耕牛拉犁的牵引。这个时候,人们才感到稻草用途广泛。拔秧需要,绑菜需要,编草鞋需要,生草菇需要,做东坡肉扣碗需要,集市上捆扎猪肉需要。而且,稻草是农家做炊的柴火,它让村庄上空一年四季飘起香甜的炊烟。

          ⑦我是睡在稻草上长大的一代。那时,农家的木板床像麻石一样坚硬,贫困的家庭常只具备一床薄薄的老棉被。木板生硬少弹性,无法防寒保暖,乡人便用稻草铺垫。温软的稻草带着土地与阳光的气息传递着不尽的温暖,安抚着贫困劳动者的精神和身躯。从此,脊背再也不会硌得生疼,稻草之上留存着无数香甜的好梦。

          ⑧如今,生活愈来愈精致,享受着幸福时光的孩子们无法想象躺在稻草上的感觉和滋味。就连不少农民也远离了稻草,我发现自己已无法回到从前的日子了。现在尽管享受着空调、电热毯,太空棉,夜夜安睡在宽大的席梦思上,但仍常感腰酸腿疼、失眠多梦、颈肌增生……想想那些与稻草同眠的日子,倒头便是呼呼大睡,现在不知是身体在快速衰老.还是精神已悄悄萎缩。                                    (选自2009年2月《散文选刊》,有删节)

    (1)、从全文看,稻草的“温软”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概括。

    (2)、文章的第③段描写收获场景的文字从全文看有什么作用?

    (3)、请赏析文中画横线语句。

    安放在村口的草垛成群结队,有点像一群慈眉善目的老人。

    (4)、在物质丰盈、生活愈来愈精致的年代,怀念温软的稻草表现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文分析。

八、作文

  • 12. 作文: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在不经意时错过一些美好的、珍贵的、受益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位好友,一段真情,一片风景,一个物件,或者是一句真诚的劝说,一次难得的机遇,一声礼貌的道谢……而这一切错失的背后,应该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与非同寻常的意义。请将你的故事与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请以“曾经错过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④不少于600字。